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文章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和作用(文章有哪几种表现手法)

来源: 最后更新:22-05-20 07:20:31

导读: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如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作用: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如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作用: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4、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作用:与直接描写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5、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通过比较,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7、照应:语句、篇章间前后呼应。方式:结尾与开头;行文与题目;后文与前文等。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8、拟人: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从而引起共鸣。

标签: 文章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和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baike/jiaoyu/232979.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儿童乐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2048号-9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kidbbs.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