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又叫做鳝鱼,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它不但肉质鲜美,而且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黄鳝的养殖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水产养殖项目,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黄鳝养殖技术及黄鳝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一、黄鳝养殖现状
黄鳝市场价格高,社会消费量大,是目前具有很大养殖发展潜力的名特优水产品种,我国黄鳝养殖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我国黄鳝在国际市场上的形势乐观。
2、对黄鳝养殖产业的投资已出现多元化趋势。
3、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等养殖方式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4、现代互联网开始进入黄鳝产业。
5、科研落后于生产的局面有较大改善。
二、黄鳝的生物学特征
1、耐氧性:黄鳝口腔、喉腔以及肠腔内壁表皮布满血管,组成辅助呼吸器官,可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湿润的皮肤也可直接呼吸空气(黄鳝鳃严重退化,呼吸水中溶解氧能力弱)。只要水中溶解氧含量在2毫克/升以上,黄鳝就正常生活。
2、杂食性:成鳝以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为主,特别喜食蚯蚓、蝇、蛆和昆虫的幼虫等。在动物性饵料缺乏时也吃瓜类、浮萍、有机碎屑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小虾、小鱼、蚌肉、螺蚬肉、蚕蛹、熟猪血、动物内脏下脚料、麸皮、熟麦粒以及人工配合饲料。
3、贪食性:黄鳝摄食量大,夏季活动旺盛,日食量约占体重的1/7左右,食物吃过多时也会胀死。黄鳝也耐饥饿,长时间不吃食也不会死亡,食物缺乏时,会互相残食(应同规格放养)。
4、对饲料有一定的选择性:一经长期投喂一种饲料后,很难改变其食性。故在饲养初期,必须在短期内做好驯饵工作,即投喂来源广、价格低廉、增肉率高的混合料。
5、繁殖特性
①性逆转:黄鳝从胚胎到第一次成熟全是雌性。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当第二次性成熟时就是雄性。二者间的个体叫雌雄肉体。一般2龄黄鳝(20cm以下)为雌性。2-3龄(体长27-37cm)多为雌雄肉体,3龄以上黄鳝(体长38cm以上)多为雄性。
②生殖季节:黄鳝每年只繁殖1次,生殖季节5-9月,多集中在6-7月,繁殖季节会打洞,繁殖洞口一般在田埂边,洞口下缘2/3浸水中。
6、穴居性: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常在石砾间隙和草丛间栖居。喜在软泥底层钻洞穴居。黄鳝洞是用头部穿穴而成,钻洞时不排出土。每个栖息穴至少有2个出口,洞口相距60-90cm,其中一个在水中,另一个洞口常离水面10-30cm。
7、喜暗性:黄鳝眼细小并有皮膜,视觉不发达,喜暗避光,昼伏夜出。觅食多在夜间。黄鳝嗅觉和皮肤的触觉相当灵敏,觅食主要靠嗅觉和触觉。
8、喜温性:黄鳝为变温动物,适宜生长温度15℃-30℃,尤以22-25℃最适宜。水温高于32℃则藏于洞穴中,水温低于10℃开始作冬眠的准备。
三、鳝池的选择和建造
1、场地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
2、鳝池建造:池形状不拘一格,可因地制宜,但建池不能留有拐角,应是椭圆转角(防逃)。成鳝池大小以15-30m2为宜,不宜超过100m2,池深0.7-1米。鳝池结构可分为水源池、土池两类,建池应考虑防逃、易捕、进排水方便三个原则。进排水口应相对,便于全池水流动。进排水口应设防逃设施,可用聚乙烯网布罩好。建好池后,可在池底部垫5cm左右厚的秸杆、秸杆上放20cm左右厚的粘土、石块等物。池中还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浮莲、水花生,以改善池的生态环境。夏季也可用以遮阴降温,便于黄鳝潜伏。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可占鳝池的1/3-1/2。
3、土池选择:选择在土质坚硬的地方,从地面下挖40cm,挖出的土在周围打埂,埂高50cm左右,埂宽60cm以上,埂要夯实。池底放20-30cm厚的淤泥,水深稳定在10-15cm。水上可种植水浮莲等,约占池面1/3。埂上种植丝瓜、南瓜、豇豆等爬架植物,以防酷暑。
4、流水鳝蚓合养池:这种池的特点是蚯蚓和黄鳝养在同一池内,蚯蚓繁殖长大后直接供鳝鱼食用。选有常流水的地方建池。池为水泥池。池面积30-80m2。池壁高80-100cm,在对角处设进排水孔,并安置好防逃设备。在池中堆若干宽1.5m、厚25cm土畦,畦距20cm,四周与池壁保持20cm的距离。堆土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以便蚯蚓繁殖、黄鳝钻藏。
5、注意事项
①池泥有机质丰富,细菌密度大,应将池泥先摊开暴晒3-5天后入池。
②在底池中添加一些石块、砖头以便黄鳝打洞穴居。
③可在池中栽种一些挺水植物。
6、稻田养鳝池:开挖围沟和厢沟,呈“田”型,沟宽50cm,深30cm。防逃设施用77cm×42cm的水泥瓦衔接围砌。水泥瓦与地面呈90度角,其下部插入硬土质部,池两端设排水管,管口用金属丝网栏塞。
四、成鳝养殖技术
成鳝养殖是指将体重10-15g的鳝苗(种)养到80-100g左右的食用鳝。
1、鳝池消毒:将池底淤泥翻耕,堵塞池壁漏洞,疏通进排水管,提前2-3周用生石灰消毒,用量150g/㎡(带水消毒),10天后排干池水,在放鳝种前3-4天加注新水,水深为15cm(开始水可深一点,但不能超过30cm)。
2、鳝种来源:目前黄鳝人工繁殖技术尚未普及,鳝种来源除靠人工培育外,仍然要捕捞和购买野生无伤鳝种。鳝种有三种:
①体色黄并杂有大斑点,这种鳝种长得快。
②体表青黄,这种鳝种生长一般。
③体灰色,斑点细密,这种鳝种长不快。
三种鳝种应分开饲养。三种鳝种产成鳝的增肉倍数是:第一种为1:5-1:6,第二种为1:3-1:4,第三种为1:1-1:2。鳝种的大小以每尾20-30克为佳。规格太小,成活率低,当年不能上市。规格太大,增肉倍数低,单位净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
3、运输:用篓、筐底铺无毒塑料薄膜。运输前打入3-4个鸡蛋搅入并放少量湿肥泥,以保水分和养分。远途运输可放适量泥鳅和水草,以防黄鳝相互缠绕。
4、鳝种消毒:用4%的食盐水浸洗4-5分钟。
5、放养时间:以春放为主。4月初至4月中下旬放养最适宜,放养时水温要大于12℃,不宜过早。
5、放养密度:放养量一般为2-3公斤,规格以30尾/公斤(每平方米80-100尾)。同一养殖池中,鳝种规格应整齐。鳝池中每平方米放10尾泥鳅,其作用:一是泥鳅好动,上下游动可改善鳝池的通水、通气条件。二是防止黄鳝混穴和相互缠绕。三是减少鳝病的发生(吃残饵)。
6、饲料种类:黄鳝喜食鲜活的动物性饲料兼食一些植物性饲料。主食为小鱼、小虾、蚯蚓、蝇蛆、螺蚬、鲜蚕蛹、蝌蚪、肉渣、动物下脚料(如熟猪血、动物内脏)以及麦芽、麦麸、豆饼、青菜、浮萍、小杂草,不吃腐烂、变质食物。
7、驯饲:改夜食为昼食,改喜食饲料为来源广、价廉饲料。方法是将刚入池的鳝种3-4天不投饲料,使之空腹,然后将池水排加注新鲜水,这时可在晚上引食。引食饲料用鳝鱼最喜食的蚯蚓、螺蚬肉、蛙肉等,将这些饲料切碎,分成几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并适当进水,形成微流。第一次投饲料可为鳝重的1%-2%,第二天早晨如发现全吃光了,晚上投食量可增加到2%-3%,直至增加到3%-4%(当然与水温有关,4月中下旬放养时水温低于20℃,故日食量仅占黄鳝体重的3-4%)。如饲料吃不完,要将残饵捞出,第二天不再增加投饵量。等吃食正常后,可逐步在饲料中掺入来源广的饲料如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下脚料、鱼粉、菜饼、麸皮、米糠等。共分五步驯饲,每次可加入1/5掺饵,同时减少1/5引食,待吃食正常后再改变1/5。5次后可完全正常投饲。驯饲在晚上进行,驯饲成功后,每天投饵时间可向后推迟两小时,直至延至早晨8-9点投饵1次,下午2-3点投饵一次。
8、“四定”投喂
①定时:水温在20-28℃时,上午8-9时、下午2-3时各投饵一次。水温20℃以下或28℃以上时,每天上午投饵一次。
②定量:鳝鱼贪食,易胀死,故应少量多餐,一天2次。水温在20-28℃时,日食量为鳝鱼体重的6-10%。20℃以下或28℃以上时日投鲜活饲料量为体重4-6%(配合饲料为1-2%)。水温低于10℃或高于32℃很少喂(或不喂)。至于具体日投饵量还应观察,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准。此外天阴、下雨天、雷雨前后、闷热天气少喂。
③定质:饲料要求新鲜、防变质。能煮的最好煮熟。
④定位:饲料投放点应固定,最好在池的上水口。
9、生产管理
①控制水质、稳定水位:水质要求“肥、活、嫩、爽”,含氧充足(不能低于2mg/升),一般春秋两季,每7天左右换一次水,夏季3天换一次水(注意温差不能太大,否则会“感冒”)。池水深度稳定在10-15cm左右,最深不能超过30cm,残饵、污物应及时捞出。
②防暑、防寒:鳝池四周栽种高杆植物。池中放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以防暑。当水温高于30℃时,应进行降温。当水温降至15℃左右时,应投喂优质饲料,使之膘肥体壮,提高抗寒能力。当水温低于10℃时,应做好越冬工作。
③干池越冬法:池水放干,保持泥土湿润,上面盖一些干草。
④防浮头:浮头的原因是缺氧。一般性浮头说明放养密,投饵多,鳝鱼生长旺盛,达到或接近最大载鱼量,丰收在望。浮头严重时,应采取增氧措施,其中有效方法是加注新水。
⑤完善防逃设施。
⑥防病、防农药中毒。常观察,采取防治措施。防止水源污染。
五、几种常见养鳝方法
1、流水鳝蚓合养技术要点
①培养蚯蚓:保持池中水深5-10cm,土堆上养蚯蚓,密度为2.5-3公斤/平方米,并在畦面上铺4-5cm厚的发酵好的牛粪,以后每3-4天将上层被蚯蚓吃过的牛粪刮去。这样14天左右即可放入鳝种。
②放养:以整个池面积计算,规格:40尾/公斤,密度:3-4公斤/m2。
③管理:保持池水深10cm左右,保持微流水。不再投饵。
④特点:成本低、效益好,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
2、稻田养鳝技术要点
①放养:禾苗转青时放养,密度:40尾/m2,规格40尾/公斤。
②管理:前期水田为主,多次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灌溉,露田期间,围沟水深15cm。
③投饵:饵料投入沟中,主要是蚌肉及其他内脏。
④施肥:施足基肥,追肥以尿素为主,抽穗开花前追施人粪尿。
六、常见病防治
1、烂尾病
【症状】尾柄充血发光,甚至尾部烂掉,骨外露。
【治疗】浓度为0。25单位/毫升的金霉素浸洗消毒病鳝。
2、打印病(腐皮病)
【症状】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点状发炎,严重时肌肉溃烂,形成小洞,尾部常烂掉。
【治疗】每立方米水体用水辣蓼600克,苦楝树皮(叶果均可)1000克,烟叶300克,切碎熬成15千克汁,加食盐30克,全池泼洒,重点在食场周围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或池内养几只蟾蜍,黄鳝患病时,可取1-2只剖开(连皮),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遍,蟾蜍体表产生的蟾酥具有防治功能,1-2天即可除病。
3、肠炎病
【症状】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肠内无内含物,肠局部或全肠充血、发炎。
【治疗】内服药:每50公斤鳝鱼用大蒜400克捣烂加食盐250克,拌饵投喂,每日一次,连续6天。外用药:1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
七、黄鳝捕捉
1、成批量捕:可用捕捞夏花鱼种的网捕捉,将水中植物一并捕起。
2、全捕:先用网捕1-2次后,放干水再捕。
3、少量捕捉:可采用鳝笼诱捕。
八、日常管理
1、每天早晚巡视检查,并做好日常记录,适时清洗鳝池,除去过多的杂物和附着藻类,保持池内外水体交换畅通,防止黄鳝逃逸。
2、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8℃,最佳摄食温度为23-26℃。当水温升高时,喜低温的病原体生长繁殖就受到抑制,会使一些病少发生,如水霉病、白点病。注意水温日温差不宜超过10℃,否则极易出现打印病。另外,调节水温到最佳温度,会促进黄鳝摄食,增强其体质。
3、按照“以防为主、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病害防治。在鳝池放养蟾蜍及利用滤食性鱼类、水草、换水等来调控水质进行生态防病,发现疾病,及时用高效、低毒、无残伤的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黄鳝养殖技术及黄鳝常见疾病防治技术,黄鳝在我国自然环境中分布广,生活在河流、湖泊、水库、沟渠、稻田等水域中,黄鳝养殖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的黄鳝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很好的养殖前景。
标签: 黄鳝 养殖技术 常见 疾病防治 技术 叫做 鳝鱼 一种 农业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baike/zonghe/89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