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3-29 09:11:13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稳 张海振 江苏南京报道
2023年3月27日,对两岸中国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27日下午率团抵达上海,并赴南京。现年73岁的马英九开始了他人生中的首次大陆之行。
据新华社报道,马英九此次来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将到访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地。
而在27日正式出发前,马英九曾在台北桃园机场发表了简短讲话。马英九表示,他早在37岁时就曾负责处理两岸事务,自己今年已经73岁,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访问,“的确是久了一点,但很高兴能成行。”
3月28日的南京,春风和煦,阳光正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沐浴着属于这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印记。
这天上午,马英九一行开始了此次大陆之行的首个公开行程——拜谒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须登上392级阶梯才能到达祭堂。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1929年葬于中山陵。
3月28日上午,马英九拜谒中山陵
今年78岁的南京市民包先生,听说马英九28日上午将会拜谒中山陵,专门起了个大早赶来。作为南京市民,包先生对马英九的到访表示了热烈欢迎,“海峡虽然很宽,但两岸亲情是割不断的。”
和包先生一样,今年七十岁的南京市民高先生,六点多就赶来中山陵,专门为了见马英九一面。“远远看见了,看着挺年轻,不像73岁的样子。”包先生告诉记者,马英九走下中山陵时,有不少游客向其高喊“两岸一家亲”。
“中山陵不仅是全球华人共同景仰的圣地,更是联结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今年68岁的吴先生是上海人,专门来南京参观中山陵。吴先生告诉记者,2017年他到台湾旅游时,就曾专门到马英九居住的小区参观,希望能见上一面但未能如愿。
游客通过直播观看马英九拜谒中山陵的过程
记者注意到,无数因不在预约时间段内无法进入园区的市民和游客,通过直播观看了马英九拜谒中山陵的过程。
离开中山陵后,马英九一行又参观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拉贝故居等。每到一地,现场周围总会挤满了提前来等候的南京市民以及游客,他们展示了极大的热忱,马英九则是挥手回应现场市民的热情。
据新华社报道,参观孙中山纪念馆后,马英九接受媒体联访。他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深盼两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战争,致力振兴中华,这是两岸中国人不可回避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希望台湾青年深入了解中山先生生平和两岸关系,认清两岸一定要和平奋斗才能振兴中华。这次来大陆,看到大陆朋友非常热情,民众非常欢迎,我们回去后会把这份好意转达给台湾民众。
延伸阅读
媒体:马英九在南京看到的,不只是中山陵的肃穆
3月28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这是在中山陵祭堂,马英九向孙中山坐像敬献花环。(新华社)
直新闻:3月28日,马英九拜谒南京中山陵并发表致辞,你对此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中国国民党高层到访大陆,拜谒南京中山陵可以说是一种惯例,连战、吴伯雄、洪秀柱、江丙坤,皆是如此。
这种惯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长眠于此的孙中山是国民党的创始人,更因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
所以这里不只是对于国民党人,而是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重要意义。
但此行对于马英九来说,除了惯例之外,还有更多的特殊意义。
其一,在2022年台海局势的动荡之后,马英九的到来,表明岛内“交流而非交恶,对话而非对抗”的取态仍有积极的影响力,台湾社会内部仍有与大陆相向而行的意愿和空间。
当天拜谒孙中山的祭文中,有着“九二共识、和平基础”八个字,而马英九本人随后也将孙中山的遗言放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再次解读,写下“和平奋斗、振兴中华”八个字,深盼两岸共同努力,一道面向未来,实现全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是刀兵相向,陷入那亲者痛、仇者快的境遇。马英九表示,“这是两岸中国人不可回避的责任”。
外界注意到,马英九此行随团还有数十名台湾大学生,用马英九的话来说,就是希望通过年轻人的热情、互动,改善两岸的目前氛围,唯有台湾的年轻人深入了解两岸关系,认清楚两岸关系一定要走向共同的“和平奋斗”,才能更好地实现“振兴中华”。
其二,就马英九个人而言,这是他等待了36年的祭祖之旅。此前一天桃园机场临行前,马英九谈到,在他37岁时,就开始处理两岸事务,而他今天73岁了,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访问。马英九不无唏嘘地说道:“的确是久了一点。”
这种等待的背后,是血脉相连,这也可以说是今天的一个关键词。祭文中的“两岸文明,同属中华”和马英九在讲话中表述的“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无不强调了这一点,这不是任何人可以通过玩弄文字或是政治就可以改变的。
实际上,马英九此次来到南京,我还想到了当年解放军解放南京时,毛主席写下的那句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我相信,74年后,这首诗依然非常合适送给马英九先生。
3月28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这是在中山陵祭堂耳房,马英九题写“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以志纪念。(新华社)
直新闻:为什么呢?这首诗放到今天给了你什么的感想,和马英九此行又有什么关联呢?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句诗的核心就是变化,翻天覆地的变化。74年前,南京的变化是旧社会的崩溃瓦解;74年后,南京的变化是新社会的蓬勃发展。
我相信今天马英九在南京看到的,一定不只是中山陵不变的肃穆,还有南京这座对于中国国民党人有着深厚历史情结的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整个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记得孙中山生前擘画的建国方略吗?其中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提出要兴建北方大港,开发新疆,开发河北、山西煤铁矿,改造长江上游水路,兴建南方大港以及打造高原铁路系统等等。
这些宏伟的规划令时人震惊,甚至被戏称为天方夜谭,但它们寄托了彼时孙中山对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美好期望,是中国人自己对于现代化道路的一次努力探索。只不过孙中山把希望寄托在了西方技术和资本身上,直到最后也没有成功,而国民党也没有做到,但继承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共产党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做到了。
北方大港,现在中国有了唐山港,吞吐量稳居北方第一;开发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效扭转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目;开发河北、山西煤铁矿,如今的中国煤矿产量世界第一,四分之一来自山西,河钢集团钢铁产量更是超越德国;改造长江上游水路,新中国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一世纪工程;南方大港,如今的香港、广州、深圳都是年吞吐量居世界前十的超级大港;至于高原铁路系统,兰青铁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拔地而起,体现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而马英九先生此行中将体验的高铁,更是大陆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车里程早已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铁里程的总和。
马英九说,孙中山让中国“走向富强康乐的开始”,但最终的富强康乐,就像由孙中山所擘画的建国方略的伟大构想,是在共产党人所践行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逐步实现。而这其中,不应该是某种迭代或是道路对抗的关系,而应是合作关系,共产党人与国民党人的合作,正如两岸炎黄子孙都尊长眠于南京的孙中山为革命先行者,两岸的目标都应是这个国家和全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无论是哪个党派,还是两岸的哪一边,在真正的民族大义之下,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努力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之上。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标签: 市民 马英九 中山陵 骑士团 科学家 两岸一家亲 孙中山纪念馆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 吓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