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12-09 12:03:35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7日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官方通报显示,双方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都有共识。坦诚友好的会见氛围和建设性的实际成果,与美西方舆论这两天报道和评论的基调形成反差。
中欧关系的实际情况要比美西方舆论描绘得好,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说明中欧关系的消极面或者中欧之间的分歧被舆论放大了,而积极面与共识又被忽略或低估了。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有误会和无知的因素,但也不排除里面确实有一些人,故意把中欧关系说得很糟糕,他们很可能是见不得中欧关系好,因此也刻意放大中欧在许多问题上的分歧。
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米歇尔和冯德莱恩 新华社记者刘彬 摄
在与米歇尔和冯德莱恩的会谈中,习主席强调双方要树立正确认知,增进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关系,并提出了“三个不能”: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这是中欧相互认知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迫切性。中欧只要锚定这个灯塔的方向,就不会偏航。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各自在社交媒体上对会见给予了一致的正面评价,认识到中欧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关乎中欧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这也是中方一直强调的。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同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共同主持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达成一系列共识。这些都再次说明,中欧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做加法,来进一步拉紧利益共同体纽带。
每次欧洲领导人访华或参与中欧高层沟通,一些欧洲舆论和政治精英就会列出一个向中国施压的议题清单。坦率地说,这种作派让中国人很反感,欧洲人能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就不错了,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格对中国的事指手画脚。这次米歇尔和冯德莱恩领到的清单中包括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甚至还有南海问题,但这些在欧方的会前官方通报以及米歇尔、冯德莱恩的社交媒体上没有被突出,甚至连提都没有提。他们只是在会后的新闻稿中把这些问题放在最后十分简要地提了几句,更像是对欧洲舆论的一种例行交待。我们注意到这个细节,并将此理解为欧方意识到中国人真实情绪后而展现出的一种分寸感。
7日晚间,米歇尔与冯德莱恩在北京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在许多场合都特别强调了中欧贸易平衡的问题,看得出这是他们此行的重点。虽然中欧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分歧,但相对于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跟欧洲毫不相干的问题,以及其他那些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问题,贸易平衡问题显得具体实在多了,双方的确很有必要加强沟通,并寻找出更加互利互惠的解决办法。
欧中贸易逆差近4000亿欧元,确实很高,但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对这个数字进行追根溯源。在华欧企超过1/3的出口返销欧洲。表面上看中国拥有顺差,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是由欧方享有的。另一方面,欧方搞对华“去风险”,在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施加越来越多的限制,这不可能不影响对华出口,加剧中欧贸易不平衡。
我们希望,欧方能更全面客观地考虑问题,本着务实精神与中方相向而行;也十分欢迎欧洲企业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更好共享中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市场。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为推动贸易平衡一直做着各种努力。只要不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它本质上就属于技术性问题,完全是可以通过双方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加以化解的。
在7日的会见中,习主席表示中国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这“三大伙伴”定位既体现在中国对欧政策上,也充分反映出中国社会整体对欧态度。我们注意到,欧方7日多次强调重视同中国的关系,“愿做中国可信可靠的伙伴”。我们也期待欧方将这些态度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上,这对中欧和世界都意义非凡。
延伸阅读:
中欧领导人在重要时间节点会晤引全球目光
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双方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米歇尔、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同两位主席举行会见,就进一步深化中欧关系作出战略指引。当今世界正发生巨大变化,我们要从变化中找到需要始终坚持的“不变”,即坚持对话、反对对抗,坚持合作、反对“脱钩”,坚持和平、反对冲突,更好把握中欧关系前进的方向。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回归线下,又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的重要节点,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7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冯德莱恩表示,此次与中方领导人的对话非常坦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7日表示,这次中欧领导人之间的接触是非常有益的,双方发出了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积极信号。
图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资料图
中欧关系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访华,也是一次进行公开、坦诚讨论的机会。我们之间有着重要且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关系。”7日,冯德莱恩在社交平台X上连续发文谈及此次行程。她称,此次会谈的结果将对民众产生影响。米歇尔也在社交平台X上称,在当今动荡的世界中,欧盟和中国都有责任致力于和平并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更多和平、更多稳定,对欧洲有利,对世界有利。
在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去年年底以来,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这符合双方利益和人民期待。习近平主席强调,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大势,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双方要夯实政治基础,坚持以战略视野看待彼此,发挥好领导人会晤和五大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沟通,以建设性对话增进理解、妥处分歧。双方要树立正确认知,增进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关系,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欧方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不希望同中国脱钩,期待同中国发展长期稳定、可预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希望通过此次欧中领导人会晤为未来欧中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欧盟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欧中对世界和平稳定负有共同责任、拥有共同利益。欧盟愿同中方密切沟通协作,维护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解决乌克兰、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
当地时间2022年4月1日,比利时布鲁塞尔,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每年轮流在欧洲和中国举行,为深化中欧关系、推动对话合作发挥了重要战略引领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会晤恰逢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关系到中欧关系未来发展走向,世界各国都希望中欧关系能够稳定下来,中欧双方对本次会晤的期待都很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兼欧洲研究所所长张健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米歇尔和冯德莱恩的发言可以看出,欧盟非常看重中国对欧盟发展的作用、中国在全球事务中起到的作用,重视维护与发展中欧关系,希望能够扩大与中国的对话合作。“两人的态度释放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信号,说明欧盟在对华关系上可以更多地回到合作、互惠互利轨道上来。”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称,中欧关系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双方有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为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启示和支持。
双方将坚持互利共赢,反对“脱钩断链”
去年以来,中欧高层交往密切,线下高层接触和交流逐步恢复。习近平主席同米歇尔、冯德莱恩以及德国、法国等多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欧委会年内已有8位副主席或委员访华,中方领导人和高层官员也相继访欧。双方还在环境与气候、数字、经贸等领域相继举行了一系列高层对话。值得一提的是,12月1日起,中国对六国实施免签入境政策,其中五国是欧洲国家。
7日,在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双方充分肯定今年中欧战略、经贸、环境与气候、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成功举行,将继续办好各领域各层级机制性对话。双方将坚持双向开放、互利共赢,反对“脱钩断链”,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双方将坚持和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协调,推动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携手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张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欧近年来在多领域建立了诸多对话渠道与机制,令双方对彼此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会产生战略性影响,让双方能够在更多问题上开展合作。
9月7日,德国慕尼黑车展,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参观比亚迪展台
俄卫星通讯社7日引述俄科学院人口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专家鲍古谢列托夫的观点称,近年来,欧盟在对华关系中始终强调尊重欧洲价值观,但如今欧盟正在努力以更加务实的方式解决优先问题。德媒7日引述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称,大多数德国公司并没有按德国和欧盟的要求减少对华依赖,甚至更多地从中国进口商品。只有19%的人预计中国未来对他们的重要性会降低,48%的人预计中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奥地利《标准报》称,“欧洲希望重新探讨与中国的关系”,在经济上能与中国互利互惠。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欧之间的合作领域、空间和基础非常广泛,双方没有理由不在相关互惠领域中扎实推进合作。
对话沟通可以更好了解彼此
由于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恰逢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欧双方应当以此为契机,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诸多全球性挑战。但同时,在欧盟内部也出现一些杂音。对此,冯仲平认为,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双方应当通过求同存异、务实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这也是今后中欧关系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欧洲只有回到与中国发展伙伴关系的轨道上,中欧关系才能持续向前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会见米歇尔和冯德莱恩时所说,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各自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选择,中欧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在当前国际形势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双方都意识到自身在应对各种挑战。有了共同责任,接下来达成共识,进一步开展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通过对话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立场,评估双方分歧,最终逐步取得进展。”雅克·德洛尔研究所研究员西里尔·布雷在接受法国《快报》采访时认为,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 欧盟 欧方 社评 习主席 冯德莱恩 中欧关系 领导人会晤 米歇尔·奥巴马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 吓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