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美众议院将就“封禁TikTok”法案进行表决 外交部回应

来源: 最后更新:24-03-13 04:34:15

导读:美将表决封禁TikTok法案 外交部回应

(原标题:美众议院将就“封禁TikTok”法案进行表决 外交部回应)

财联社3月13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月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CNN记者提问,美国国会众议院即将投票决定是否要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的相关法案。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美众议院将就“封禁TikTok”法案进行表决 外交部回应

美众议院将就“封禁TikTok”法案进行表决,图为TikTok界面资料图

汪文斌表示,近年来,尽管美方始终没有找到TikTok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证据,却始终没有停止对TikTok的打压,这种不能在公平竞争中取胜,就采取霸凌行径的做法,扰乱的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损害的是国际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信心,破坏的是正常的国际经贸秩序,最终必将反噬美国自身。

延伸阅读

“连对华鹰派都说法案太冲了”,TikTok开始反击

美国国会当前正加快“围猎打压TikTok”,在下属委员会以50比0全票表决通过后,众议院全体将在当地时间3月13日对一项法案付诸表决,该法案要求中国科技公司字节跳动在165天之内剥离旗下短视频应用程序TikTok,否则TikTok将在各大应用商店被禁止上架。

美国“Axios新闻网”指出,这一法案已让美国国会和TikTok的紧张关系达到顶点,3月13日的众议院投票事关重大,很可能导致美国封禁这款广受欢迎的短视频应用程序。“Axios新闻网”3月12日的报道继而分析认为,虽然美国两党都对TikTok存有疑虑,但前总统特朗普的突然反对、宪法层面的问题以及其他担忧可能使这项法案的命运复杂化。

报道称,TikTok本周已积极发起游说活动,不仅继续在软件内弹窗推送消息,鼓励用户致电议员们以表达反对法案的态度,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受资还将访问美国国会并同议员们会面,不过他的游说目标并非几乎铁定会批准该法案的众议院,而是参议院。

美媒认为,目前这一法案在参议院的前途还并不明朗,“还有一段艰难道路要走”,相比于众议员的一致态度,两党参议员都对众议院专门针对TikTok的这项立法提出了“宪法担忧”,就连曾对华立场鹰派的参议员都认为,“这项针对特定公司的法案实在是太冲了”。

美众议院将就“封禁TikTok”法案进行表决 外交部回应

图为周受资资料图,他本周将再次到访美国国会

据报道,周受资本周将到访美国国会,并在参议院举行一系列会面,目前他领导的TikTok正进行激烈的游说,以阻止这项法案最终成法。报道称,一些议员办公室拒绝了其会面邀请,而其他一些参议员则表示“愿意坐下来与周受资谈谈”。

彭博社则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如果游说行动未能取得成功,即美国针对TikTok的这一最新法案最终成法,该公司打算用尽所有法律挑战行动加以应对。《华尔街日报》也援引了一名接近TikTok的人士透露,如果该法案在参众两院都获得通过,并由拜登签署成法,TikTok可能会以“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由挑战其合法性。

这项全称“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案”的提案,于当地时间3月5日由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下称“中国委员会”)提出后,仅隔两天之后的3月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就以50比0全票表决通过该提案。3月13日,众议院全体将对该法案进行“暂停适用议事规则”(suspension of the rules)投票,需要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票才能通过。

“Axios新闻网”指出,外界预计该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无太大悬念,但在参议院面临着“艰难的道路”。无论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都宣称要解决TikTok带来的所谓“国家安全和数据问题”,但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仍意见不一。而TikTok方面一再强调,该应用程序没有、也不会与中国分享美国用户数据。

目前尚不清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纽约州民主党人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是否愿意将该法案付诸表决,而两党参议员都对众议院专门针对TikTok的立法提出了“宪法担忧”。

“对华鹰派”、印第安纳州共和党籍参议员托德·杨(Todd Young)说:“没人想在点名某家公司的问题上开创先例。”弗吉尼亚州民主党籍参议员马克·华纳(Mark Warner)去年曾领头20多名参议员,提出一项在构成所谓“国家安全威胁”时封禁TikTok和其他外国技术的法案,但未获通过,如今他则称:“我仍担忧在立法中点名特定公司,感觉众议院的这项法案势头太冲了。”

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籍参议员汤姆·提利斯(Thom Tillis)也对众议院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此举可能影响其他外国政府对美国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的态度。马萨诸塞州民主党籍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则认为,美国需要限制社交媒体,但这些限制措施必须全面适用。

报道称,部分参议员重申了他们对两党通过的一项法案名为《限制危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安全威胁出现法案》,简称“遏制法案”(RESTRICT Act)的指出,该法案将赋予白宫和美国商务部限制TikTok等外国应用程序的权力。

当地时间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对媒体表示,如果美国国会最终通过这项法案,他就会签署。而就在一个月前,拜登竞选团队刚刚入驻TikTok并发布了一段助选视频,力求争取年轻选民的支持。

“Axios新闻网”指出,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并由美国总统签署成法,将对今年的美国大选、国家安全、社交媒体生态系统、小企业、美国年轻人群体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3月12日声称,该法案的目标并非封禁TikTok,而是使其与中国所有权剥离。他还反问:“我们希望TikTok作为一个平台,是由美国公司所有,还是由中国所有?我们希望TikTok的数据——儿童数据和成人数据——留在美国还是去往中国?”

早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就曾对TikTok“下黑手”,不过时任总统签署的行政令最终被美国法院阻止。报道形容,如今特朗普所属的共和党内部,围绕是否封禁TikTok的分歧已经爆发。

继3月7日扔出一记“回旋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反对封禁TikTok后,此前曾对TikTok穷追不舍的特朗普在3月11日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又声称,尽管TikTok构成所谓“国家安全风险”,但封禁这款应用程序只会“便宜了脸书”。“没有TikTok,会让脸书变得更强大,我认为脸书是人民的敌人。有很多人喜欢TikTok,TikTok上有很多小孩,他们没有了TikTok会发疯”。


特朗普认为封禁TikTok只会“便宜了脸书” 图片来源:CNBC TikTok视频截图

《纽约时报》报道称,3月7日,TikTok曾向其用户弹窗推送了可能会被美国国会立法封禁的消息,当天大量TikTok用户“潮水般”致电美国国会办公室,要求议员投票反对该法案。对此,有众议员直指TikTok“胁迫”用户抵制法案,TikTok则反击称,美国国会议员听取选民民意才是他们的真正职责所在。

3月11日,TikTok再次在软件上弹窗推送通知,敦促用户打电话给他们所在选区的议员,表达反对封禁的态度。“Axios新闻网”报道称,尽管预计投票结果不会改变,但TikTok本周仍计划鼓励大批内容创作者和游说者的电话涌入众议院办公室。

有财经媒体指出,在美国,互联网平台向用户寻求支持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前,推特(现为X平台)、Uber、Reddit等公司都曾号召用户为平台、用户的权利进行抗争。有评论分析认为,TikTok选择用同样的方式做抗争,确实很“美式”。

对此,这项法案的“始作俑者”,领头提出法案的“中国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共和党籍)和民主党籍高级成员拉贾·克里希纳莫西(Raja Krishnamoorthi)3月11日致信周受资,严厉谴责TikTok针对该法案“散步虚假信息”,错误地将该法案描述为“彻底性禁令”。

而除了美国国会议员紧盯、甚至是觊觎TikTok,《华尔街日报》3月9日援引所谓“知情人士”透露,视频游戏发行商动视暴雪(Activision)前CEO博比·科蒂克(Bobby Kotick)已接触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表达了收购TikTok的兴趣,这一收购价格估计会达到数千亿美元。但此后,字节跳动方面回应称,这一报道消息不实,公司创始人张一鸣没有与任何人沟通过相关事宜。

在回答与TikTok有关的问题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表示,中方已经多次就这个问题表明了立场。美方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TikTok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一再对有关企业搞有罪推定,无理打压。毛宁强调,专业的问题应当通过专业的方式来解决,打压别人,不能让自己更强大。美方应当切实尊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停止无理打压别国企业,为各国企业在美投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环境。

标签: 外交部  tiktok  汪文斌  美国国会  美国  美将表决封禁TikTok法案外交部回应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news/jiaodian/433662.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儿童乐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2048号-9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kidbbs.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