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4-06-26 01:50:49
美国为何放过了阿桑奇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资料图:2017年5月19日在英国伦敦拍摄的“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图/新华社
文| 陶短房
据新华社消息,“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6月26日在位于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首府塞班岛的美国联邦法院对一项违反美国间谍法的重罪认罪。
此前,美国媒体援引一份法律文件说,“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同意认罪。认罪后,阿桑奇无需前往美国服刑。
从入狱到出狱
出生于1971年的阿桑奇不到20岁就成为一名电脑程序员,2006年,其利用自己在黑客圈的人际关系成立“维基揭密”网站。
2010年4月,因披露一段美国武装直升机攻击伊拉克平民、记者并向救援车辆开火的视频,“维基揭密”一举成名。同年7月,“维基揭密”一次性公布91000份涉及美国战争丑闻的机密文件,其中大多与阿富汗战争有关,从而彻底激怒了美国政府。
同年8月,瑞典法庭以“涉嫌强奸”的罪名起诉阿桑奇,在一度因证据不足撤销逮捕令后,又被瑞典总检察长强制重启,阿桑奇被迫逃离居住多年的瑞典前往英国。而后在他的遥控下,“维基揭秘”通过多家欧美媒体,先后披露多达数十万份美国机密文件。此后不久,他在英国被捕。
2012年,他逃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避难。为迫使他出来就范,英国警方耗时数年、花费巨资维持对使馆24小时监控。
2019年,因与厄瓜多尔政府闹翻他被迫离开使馆,随后再遭英国警方逮捕。此后,美国正式转到前台,美国司法部要求英国将阿桑奇引渡到美国。同年,瑞典以“证据不足”为由放弃强奸指控。
2021年,英国法官以“精神健康状况堪忧”为由裁定不得引渡,但同时裁定不得保释。2022年,英国保守党内阁下令引渡,并由时任内政大臣签署引渡令,但遭到阿桑奇本人强烈抵制。2023年,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首度就阿桑奇问题表态,称继续监禁他“毫无益处”,应将他释放。
就在前两天,“维基揭秘”在X(原推特)上称,阿桑奇获得保释,离开监禁他的贝尔马什监狱,乘包机离开英国,取道曼谷前往美国太平洋领地——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
美国最初试图以1917年出台的《间谍法》对阿桑奇发起数十项重罪起诉。一旦罪名成立,阿桑奇注定“牢底坐穿”。
据《泰晤士报》援引提交给北马里亚纳群岛法院文件报道,阿桑奇同意承认指控中“共谋获取和传播国防信息”的罪名,以换取美方撤销其它数十项指控,且不引渡他回到美国本土受审。据了解,该项罪名最高量刑为10年。
美国东部时间25日19时许,阿桑奇在塞班岛法庭的听证会开始。其律师和家人此前表示,将谋求对仅存一项指控的赦免,一旦北马里亚纳群岛法官批准阿桑奇与美国司法部达成的协议,阿桑奇将返回澳大利亚。
英国斯旺西法学院法学教授Andrew Tettenborn援引匿名消息来源称,协议是在阿桑奇律师和美国检察官间达成的,内容为阿桑奇“自愿”承认一项指控,并向北马里亚纳群岛法院自首,后者根据这项指控判处他5年有期徒刑。鉴于“凑巧”发现他已在英国蹲满5年大狱,他将立即获得自由。
▲资料图:2017年5月19日,阿桑奇在位于英国伦敦的厄瓜多尔驻英使馆的阳台上讲话。图/新华社
何以“放他一马”?
表面上,美国官方的态度一如曾任国家情报总监的克拉珀所言,鉴于阿桑奇“已付出代价”和“正义已得到伸张”,因此不为已甚,更何况“他不是已经认罪了么”。
但正如许多网民和评论员所吐槽的,这样的解释“连解释者自己也未必相信”:美国从来不会对眼中钉肉中刺心慈手软,而仅剩的一项认罪指控,恐怕也仅具有象征意义和“面子功能”,体现“美国司法依然有效”。
曾任中情局参谋长的Larry Pfeiffer认为,英国保守党执政地位动摇、澳大利亚中左政府上台后,两国政府不同程度迫于国内强烈不满,改变了此前对美国压力唯唯诺诺的态度。“阿桑奇问题已成为妨碍美英澳AUKUS三角关系的最大掣肘”。
而且,一旦阿桑奇案进入庭审阶段,美国军方、情报部门和政府此前所使用的“消息来源和方法”很难保密。一旦泄密,不仅可能令美国政府再次颜面无光,甚至可能因试图掩盖旧丑闻而制造出新丑闻来。
引渡阿桑奇原本是美国共和党特朗普政府和中情局等情报部门一手推动,因绝大多数“维基揭密”曝光丑闻发生在共和党执政时期。而奥巴马政府曾拒绝起诉阿桑奇。
鉴于美国国内对阿桑奇案看法分歧巨大,同情阿桑奇的人群与民主党支持者高度重合,加上选情不利,今年4月,拜登已松口表示“正考虑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的要求”。正因如此,此前“阿桑奇将出狱”的传闻才不胫而走,但彼时有人认为,至少会拖到7月听证会“走完程序”后。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支持率陷入低谷,英国保守党政府被迫宣布于7月举行新的议会选举。选举在即且形势糟糕透顶,此时此刻捏着阿桑奇这颗巨型定时炸弹无异于给自己找麻烦,及早送走,至少可省却许多不自在。
非营利国际法律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间谍法》1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首次有人因基本的新闻行为而被定罪,美国社会对此高度敏感,这对拜登政府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还有人指出,阿桑奇在“事业”巅峰期被这场闹剧纠缠,如今不仅身心俱损,而且其最主要的消息来源人士也已“折戟”。因此,即便“放他一马”,也不能再危及美国政府公关形象,所以才有了如今的交易。
当地时间6月26日,“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在塞班岛的美国联邦法院对一项违反美国间谍法的重罪认罪。
谁在欢呼与质疑
除了阿桑奇家人和亲朋好友,记者组织无疑是最高兴的。
有记者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阿桑奇的出狱“是知情权的胜利。是世界各地记者的胜利”;总部设于纽约的保护记者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国对阿桑奇的追捕“开创了一个有害的法律先例”,该案件对全球记者和新闻自由产生了严重影响,“这种情况本不应发生”。
英国司法界则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态。皇家检察署发表声明称“阿桑奇引渡案历经14年终于结束”,该机构负责人表示,“多年来,这个案件耗费了刑事司法系统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世界各地支持释放阿桑奇的政治家也纷纷“站队”,其中包括巴西总统卢拉、德国外长贝尔博克、意大利前总理孔特等。
当然,持反对意见者也不乏其人,曾任美国副总统的彭斯就斥责拜登此举为“倒行逆施”,也有澳大利亚政界人士表示,阿桑奇“犯下严重罪行,并非所有澳大利亚人都欢迎他回来”。但总体上看,和庆贺的声音相比,反对的声音无疑微弱得多。
一位匿名网友说得非常透彻,他指出,“阿桑奇私节千疮百孔,本不是一个完人”,但“美国政府的丑闻无疑比似是而非的指控严重许多倍,而使用‘长臂管辖’试图堵塞悠悠众口则比所有丑闻更加丑陋”。
有前媒体人兼学者则指责美国此前的做法就是在恃强凌弱,并表示,“阿桑奇固然可能获得自由,但阿桑奇案将对我们所有人产生寒蝉效应”。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
标签: 拜登 网红 记者 中情局 京酿馆 美国政府 美国司法部 朱利安·阿桑奇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 吓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