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1-10 12:01:59
“气死我了,老师太过分了,我要给孩子转学!”
我的正面管教系统课学员小群秋秋,突然敲出这样一段文字。
原来,她遭遇了一件窝火事——秋秋的儿子3岁半,在家附近的一所幼儿园上学。最近一个月,秋秋断断续续地听到儿子嘀咕甚至哭诉:
“妈妈,我没穿校服,没有牛奶喝。”
“妈妈,我没坐好,老师没给我牛奶。”
……
秋秋没怎么当回事,以为孩子说话不清楚,或者不老实惹老师生气了,她提醒孩子要乖点。
可直到群里倾诉的前一晚,秋秋才发现,儿子幼儿园的老师竟然每天找理由,一整个月都没有给孩子牛奶喝。
她去问老师,对方支吾说“你家孩子没有订”,秋秋明明就订了啊!
她又去找园长理论,园长推托“是老师搞错了”。
秋秋特别生气,很想在家长群里炸毛,她还是忍住自己,让老公出面和幼儿园讲理。
园长承诺退钱,之前老师对孩子说“不乖”“没穿校服”是吓小孩子的,目的是好管理,她承诺今后会照顾好孩子,也让老师道了歉。
可转眼,秋秋在朋友圈发现,这位老师发了条消息“又让我们背黑锅”,暗示是园长授意,才不给孩子喝牛奶。
秋秋顿时觉得园长有些“腹黑”,想给孩子转学:在这样不靠谱的幼儿园待一天,他们会不会继续找理由,给孩子穿小鞋?
转学太麻烦,不如一张卡解决?
群里另一位妈妈小娟冒了出来,说起女儿曾被老师不公平对待,但她不想像秋秋那样据理力争,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秋秋不解:“为什么要向恶势力屈服?为什么要接受这种不公平待遇?”
小娟说她也不想,但是转学太麻烦,也不能保证是否遇到真正好的老师,如果一张卡就能解决,让老师照顾照顾孩子,何必大动干戈呢?替孩子挡了不就得了?
小娟说自己想到这样做,是因为几个相熟的家长聊天,她发现不少人都在用这种“潜规则”和老师“沟通感情”。
我好奇地问她:“怎么沟通呢?直接给钱吗?”
“没有那么直白,我会请老师吃个饭,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去水果店直接给她账户充值200块钱,然后打个电话告诉她,挺自然的。”
她说,“你不送,其他人送,你说那么多孩子,老师会照顾谁?咱没必要让孩子受委屈。”
必须强调的是:这是两个个案,绝不代表幼师群体,现实中有非常多正直、真诚做教育的好老师。
刚好这个班级有个妈妈是做幼师的,她说她们学校没有这种现象,“如果家长认为,必须送礼我才会对他们孩子更好,我会觉得非常难过。我从来没这样想过。”
不过既然在一个小团体,有两个人分享了这样的“潜规则”,可能确实有些讨论的必要,尤其中国是讲究人情往来,也有送礼文化的。
引起我思考的是:
我们要为公平正义发声,可秋秋如果和幼儿园老师陷入PK,就算赢了,万一给孩子留下了恐惧老师、学校的阴影,这样未免得不偿失。
然而小娟的庇护,一时为孩子挡了雨,却不能保证孩子始终生活在没有污染的温室里,她将来上了大学、走进工作岗位,恐怕还是会知道一个残酷的现实:社会并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可不希望孩子到时候抗挫力为零,一击就倒啊!
在伸张正义和保护孩子之间,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想了想,如果是我,可能会这样处理吧!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伸张正义和保护孩子,如何兼得?
1.未雨绸缪,选择幼儿园要慎重。
选择幼儿园时,尽量多方打听,家长、邻里的反馈,幼儿园孩子上下学的状态……能找比较了解学校的人,尤其是园长聊聊。
老师为人谦和还是比较市侩?对家长的提问有耐心还是不耐烦?她和同事、孩子交流时是平等的,还是上下尊卑有别的?这些都能透露一个人的性格和基本素质。
我做正面管教讲师以来,接触了一些幼儿园和小学的园长校长,发现如果这个学校的负责人为人正直、待人接物平等尊重,往往老师也被潜移默化影响。
因此,通过负责人和熟悉的人来了解老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不要在刚入园、摸不清状况时就送礼给老师。
真正做教育的老师,非常反感这样的做法。有的老师会觉得:“为什么要送礼给我?是要和我交换什么吗?”
接收礼物意味着默许交换关系,而她很可能惧怕接到一个难带的烫手山芋,并不想这样被动地给予一个孩子特别关注。
在老师眼中,真正有诚意的家长,是愿意配合老师工作的家长,比如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而不是一份含有“收买”和“讨好”意味的礼物。
3.发现老师给孩子穿小鞋,有策略地沟通或离开。
如果老师故意给孩子穿小鞋,或暗示家长不送礼就不好好对待孩子,那肯定不是第一次了,有条件的还是转学吧。
要是担心这样品行恶劣的老师会害到其他孩子,可以等离开之后,寻求一些合理的渠道向教育部门反馈,正义要聪明地争取。
另外,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不记名给老师、校长评分,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收集家长的反馈。
如果没办法转学,还需要呆在这个幼儿园,不要撕破脸,也不用阿谀奉承,但确实要和老师搞好关系。
需要注意,避免试图教育和指责老师,可以侧面指出问题,给老师一些台阶,比如这样说:“牛奶的事,可能您太忙了没注意到。谢谢你照顾孩子,我定期和您聊聊天,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误会了。”
4.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评判和否定老师。
我们可以谈论老师,但不要让孩子对老师有太“世俗”的看法,因为孩子很直率。
曾经认识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说老师不好,结果孩子在班级里把爸爸妈妈的谈论告诉给同学。
可想而知,老师对这个孩子开始敬而远之,而孩子在老师面前也趾高气昂,不服管教。
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解释,老师某个做法可能是出于什么立场,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老师也是人也有缺点,让孩子先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再去形成自己的判断。
5.教会孩子用其他方式感恩老师。
与老师还是要建立好关系,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工画、贴纸、卡片,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还要教会孩子多说“谢谢老师”等礼貌用语、上课举手发言等规矩。
另外,家长可以配合老师做好相关的引导和教育,这样的孩子至少不会让老师觉得给自己添麻烦了,可能会避免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6.最最重要的一点:教会孩子表达自己。
我们要鼓励孩子与老师沟通,但也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在老师特别忙或生气时,不要急于辩解或争论,和老师沟通不好时也可以告诉家长。
如果孩子遭遇了不公又无法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受了内伤。
一方面,我们要教会孩子表达,每天问问他:“幼儿园都发生了什么事呀?”“老师说了什么呀?”“玩了什么呀?”多询问孩子的感受、想法。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敏感一些,留意孩子断断续续透露的一些无厘头的话,如果孩子情绪低落,一定要引起重视。
孩子,愿你善良、正直、不失圆融
从小到大,我的爸妈没有给任何老师送过礼,不过那大概是因为我成绩一直还可以,老师总会关注到,所以爸妈才没有走到这一步。
但我清楚记得,中考时考砸了,一度以为要与理想的高中失之交臂了,后来擦着分数线侥幸中榜,我爸事后和我说,他当时兜里揣了2万元,实在不行,真的想送礼……
有了孩子后,我特别能理解为人父母的这份苦心,早教、学区房、补习班,我们未必是想让孩子多么出类拔萃,但却有颗不耽误孩子、想让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教育的心,哪怕不能,我们的底线是:不想让孩子遭受人为的不公正。
可这个社会就是个玲珑的多面体,基本的人情往来无法避免,有捷径也固然更轻松。
但在我心目中,高情商的表现,不是懂得送礼请客、“替孩子摆平一切”,而是教会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同理他人,关注于解决问题。
孩子,假若在未来,当你遭遇不公,没有我为你遮挡或为你出头,我理解你会哭、会愤怒,可是也希望你能爬起来、自我安抚疗愈——然后,继续做个善良、正直、又不失圆融的人。
标签: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 吓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