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022-07-19 00:02:04
前几天,乘坐晚班公交回家。公交车上人很少了,坐我不远的一对母子很引人注意。
母亲恨铁不成钢地对旁边的儿子说:
我说的话你为什么就是不听?
你不好好读书,妈妈这么拼命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你想把妈妈逼死吗?
我看得出这位妈妈脸上的疲惫。她一定非常辛苦,辛苦之余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业。
然而,妈妈脸上愁云密布的神色,以及那句“你想把妈妈逼死吗”,让我这个外人听了心里都觉得一紧。
公交车里惨淡的灯光打在男孩的脸上。
我清楚看得到男孩本来还想争辩,想要表达,然而在母亲最后一句话出口后,孩子就整个儿地陷入恐惧当中,一句话也不敢说,甚至大气都不敢出,像个犯了罪的人。
如果像电影,有画外音,男孩心里此刻一定是这么想的:
妈妈太苦了,是我害得她这么苦的。我必须要听话,不听话就对不起她。
太多孩子为了对得住父母,自觉地成为了父母的“父母”,要去照顾父母的情绪、感受,甚至屈从父母的意志。
他们不得不如此。若父母不开心,并且还是因为自己才不开心的,孩子会非常内疚。
尽可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孩子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被接受的,拥有被爱的资格的,自己才是安全的,不会被抛弃的。
可惜,这样的结局是以孩子出让真实的自我为代价的。
这种听话的孩子成年后也许会有成就,甚至很卓越,然而心理学上的数据显示,正是这类人最易遭受抑郁的困扰。
这是内在的委屈和愤怒等情绪,长期不被看见、无法纾解只能转向自身的结果。
一个孩子,只有在另外一个人能够完全接受他、理解他和支持他的前提下,才能体验自己的感情。
但若生活里没有这样一个人,若他想体验自己真实的感情就必须冒着失去母爱的危险,他就早早地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感受和想法。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心理学一般管这个叫做:情感勒索。
何为情感勒索?美国心理医生苏珊福沃德在她的《情感勒索》一书中,有着这样的定义:
情感勒索,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
情感勒索的原因,看起来和我们有关,实际上源自勒索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为了缓解不安,他们选择了以情绪去控制被勒索者。
当这样的控制发生在亲子关系里,孩子们是逃不掉的。
父母对孩子说:“我们有多辛苦你知道吗?你怎么就是不能好好学习?”
孩子立刻会觉得,父母所有的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父母对孩子说:“你继续玩啊!没关系,别回家算了!”
孩子顿时会乖乖跟父母回家。
父母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不孝?你要是敢跟他结婚,就别认我这个妈!”
孩子可能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所爱,嫁给了父母相中的那个人。
总之,孩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听话,要么不听,但要忍受强烈的内疚,抑或整个儿地不被爱,被抛弃。
孩子们基本都会选择前者。
越小的孩子越如此,为了保留父母的爱,他们不得不杀掉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自己真正的需要。
可怕的是,外在看起来,这些父母往往都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这样的苦情父母,在很多煽情节目和鸡汤文章中,还会被歌颂。
然而,正是这些父母,在他们掏心掏肺地爱着孩子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对孩子提出了过多的要求,或实施着密不透风的控制。
甚至,孩子一不听话或者表现令自己不满,父母就上升到“要死要活”的高度。
孩子定然是不敢担负“逼死”父母的罪责的,所以为了让父母好过,他们会选择独自难过。
有些时候,父母也可能不说话。
他们只是拒绝跟孩子直接沟通,收回感情,但敏锐的孩子能够从父母的神色中,清晰地读到拒绝、不接纳,以及“你让我难过/失望到不想说话”的潜台词。
这种另外一种常见的情感勒索。
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个朋友,她有一个终日操劳、看起来非常贤惠的母亲。可是,一旦朋友犯了错,或者某个言行不合母亲的意,这位母亲就会板起脸来,不说话,也不再搭理她。
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做父母的几乎毫不废气力,就能轻易让孩子有苦说不出,一味检讨自己哪里做错了。
她说:“我妈挺不容易的,在我姥姥跟前受了不少苦,跟了我爸也没怎么享福。所以我一看我妈的脸一板起来,我心就提溜着。”
为了妈妈,她学会了取悦;
为了妈妈,她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烦恼和忧虑,伤心和难过;
她不敢生气,怕妈妈受伤害;
不敢愤怒,怕爱会消失,生活会因此停摆......
这个懂事的、体贴的、会察言观色的孩子就这么长大了。
如今,我的这位朋友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个“老好人”,一件事情哪怕不想做,但还是会勉强去做。
有一回,她跟我诉苦:
太累了,哪怕是聊微信,只要跟人说话我就忍不住各种小心自己的措辞,生怕自己哪句话没说好。
一条短信发出去后,别人要没及时不回应,我心里就忐忑,莫不是我哪句话说的不合适吧?
听起来有些夸张,却是每日发生在她内心中的真实。
因为自己最在意的人,当初的一个眼神就能深刻影响到自己,所以才会养成了随时随地小心翼翼看人脸色的习惯。
因为只有做对了的时候才被爱,做错了就可能被抛弃,所以她每时每刻都过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但凡一个爱孩子的父母,如何忍心让孩子过这样的一生?
有的家长会反问:照这么说,做父母的就不能在孩子面前生气或者抱怨了么?
当然能,只是需要一些技巧。下面是一些小建议:
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说自己多么累、多么不容易,这其实是在变相跟孩子说:你要听话,要照顾我的情绪。
家长首先要学会自己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的人生搅和在一起,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人生要过。
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我们能提供的,但永远记得给孩子留出选择和决定的空间。
保持觉察,不做苦情父母。
当情绪来临时,有意识地觉察——这份焦虑、担心,到底是孩子的还是我自己的?
你把自己过得糟糕、不快乐,孩子也不敢快乐。
你好了,孩子才能放心远走高飞。
减少想象中的不必要的忧虑,试着祝福。
渴望被爱,是每个生命最深层的需求。
当你感到不安、害怕、担心时,不妨尝试正向表达自己的需要——“我很害怕,我需要你的爱和拥抱”,而非用脸色、指责、抱怨,试图激起孩子或家人的愧疚之心,来获取爱。
如果你正被父母或家人进行“情感勒索”,不妨尝试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我爱你,但你的情绪和方式让我觉得不舒服。”
爱是一种本能,如何恰当科学智慧地去爱,却是一门需要不断修行和学习的功课。
有多少人曾活在担心不被爱的战战兢兢中,
却又在自己成为父母后,
不知不觉成为孩子的“情感勒索者”?
你是否有过类似被“勒索”的经历?
又是否无形中成为“勒索者”?
改变,
或许就从你觉察和意识到这一点开始。
私护凝胶到底能不能用?用过的女人说句良心话 看到私护市场中五花八门的私护牌子,很多女人自然比较担心私护凝
过错方离婚财产怎么分割过错方离婚能分到财产吗 用内裤擦眼泪?《非诚勿扰》陈滔陶疑用内裤擦泪走红娱乐明星 怎么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 秋分是秋天的开始吗 秋分节气是秋季的开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