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022-08-21 15:02:09
闺蜜跟我讲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发生在她家毛毛刚3岁多点儿的时候。
那天,她家奶奶带着毛毛在小区里玩儿。在一棵树下,毛毛捡到一根树枝,上头缀满了有些枯黄的小花。
正当毛毛陶醉地欣赏自己的新收获时,一个差不多年龄的小女孩走过来,一把夺走他手里的树枝。
毛毛要咧嘴哭,奶奶立刻安慰说:没事没事,就是一根枯树叉儿,XX姐姐拿过去玩一下,大方点儿啊!
嗯,没错,闺蜜家跟小女孩家是认识的。
奶奶碍于情面,同时也是觉得一根树枝的确太微不足道,于是忙着安慰自家孙子,去地上重新又捡了一把树枝。
然而看着奶奶手里的成果,毛毛都摇头。他只想要回被夺走的那一根。毛毛的眼睛,死死盯住女孩的手。
女孩妈妈开始批评女孩:快还给弟弟,你这样不乖啊!女孩不听,不仅不听,她还一本正经地对毛毛说:你别难过了,我就玩一下,好朋友要分享啊!
这话一出口,旁边的大人都听乐了,甚至还有人夸这个孩子聪明。
就在这个这时候,闺蜜从外头回来,正看到自己的小家伙一脸委屈,想哭又不敢,呆呆地站在那里。
了解了情况后,闺蜜二话没说,就微笑着走到女孩身边,很轻松地就从女孩手里拿回了那根树枝,说:宝贝,这是弟弟的东西,不是你的。
女孩先是一愣,然后哇地大哭起来。女孩妈妈面露怨色,手忙脚乱地去哄孩子。旁边的一众人看傻了眼,都不说话了。
孩子奶奶有些尴尬地打圆场,同时责怪自己儿媳妇儿:你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
闺蜜忍着一肚子火,似乎是对那女孩妈妈说话,也似乎是对身边看热闹的一众人说:
对不住啊XX(女孩名字)妈妈,我只是想让孩子们明白,该是谁的东西,就是谁的,这是个基本法则。
如果谁力气大东西就归谁,谁弱小谁活该,那这个世界不就黑白颠倒啦?
然后就带着儿子扬长而去。
后来,闺蜜跟我说:那女孩妈妈如今遇见我了基本都绕道走,可是那又怎样呢?
我则听得哈哈笑,对她着实佩服得紧。
我们都觉得,孩子还小,一根枯树枝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微不足道。我相信,很多父母会像毛毛奶奶一样去打圆场。
然而,对孩子来说,对方抢走了我的树枝,跟抢走了我的玩具,破坏了我心爱的宝贝,甚至随意入侵我的界限,践踏我的权利,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
当大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没事没事”,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其实是在跟孩子说:你这根本不算事,你不该这么难受,你难受只说明你太小气了。
简言之,你生气是不合理的。说到底,这是在教孩子:被侵犯时,你得忍着。
这是人为制造的权利的不平等。总是这样被对待的孩子,他们很容易在人际冲突中失去反击的勇气。
比如一个朋友家前不久刚遇到的事。
那天,她老公带兄妹俩去游乐场玩儿。仅仅离开了一小会儿,再回去,发现妹妹哭得稀里哗啦了,脸上和手臂上,都是指甲的挠痕,还有破皮、流血处。
打人的小孩已经走了,孩子爸也就索性带孩子回家了。朋友却按捺不住满肚子的火气。她问妹妹,2岁多点儿的妹妹根本表达不清。于是改问当时唯独在场目击全程的5岁哥哥。
妈妈: 你看到有人打了妹妹吗?
哥哥: 看到一个弟弟抢妹妹的铲子,妹妹哭了,跟弟弟打起来了。
妈妈: 你有做什么保护妹妹吗?
哥哥: 我去告诉小弟弟的爷爷奶奶了。
妈妈: 你为什么不当时就把那个弟弟推开?
哥哥: 弟弟也很小,我去推他,他也会哭。
朋友急了,嗓门也不由得提高了八度:不管他是不是小,他在打人,不管打妹妹还是打你,你都应该反击!
哥哥被吓到了,他一脸委屈地答:可是打人是不对的,玩具就是要分享的…说完哇地哭了起来。
朋友傻眼了,哥哥刚刚说的话,不就是自己平日对他反复强调的话吗?每当妹妹去抢哥哥的玩具,乱动哥哥的东西,哥哥不乐意的话,妈妈都会教育他:
妹妹那么小,你要让着她呀。不能打妹妹!打人不是好孩子。这个玩具妹妹只是玩一下下,马上就还你,你要做个爱分享的好孩子啊!
是的,是她亲自教会了孩子:东西被抢了、被欺负了,有情绪、发脾气甚至反抗都是不对的。
于是遇到冲突时,这个小孩他会刻意压制自己。也因此,他往往最委屈、也忍得最辛苦。
所以,如果孩子的东西被抢了,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还很小(5岁以内),他手里的一个玩具,一本书,一只皮球,抑或只是一片从地上捡来的树叶子被抢走了,如果他可怜兮兮看向你,你会碍于面子安慰孩子,还是干脆帮孩子要回来?
答案当然是后者。
物归原主,首先可以教会抢东西的孩子:谁的东西归谁,这是人际关系中最起码的界限。
一个小小孩子抢别人的东西,乍一看是无关紧要的。比如闺蜜儿子遇到的那个小女孩,看起来伶牙俐齿,甚至你还会觉得可爱。
但如果等长大了这个孩子再抢了别人的东西,仍然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事情就不再会有趣可爱了。
这样的孩子若习惯了被满足,那么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有人拒绝她,她很可能无法承受。他们长大后,也容易因为不懂尊重别人和别人的界限,而遭遇人际关系上的困境。
需要提醒的是,对待抢东西的小孩,大人的干预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上。
3-5岁孩子,如果你觉得他做得不对,你一定要帮他从行为上去恢复到对的状态,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他不对。
这个年龄,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限,一句两句轻描淡写的语言说教很难真正奏效。
所以,别以为你的孩子会抢东西、看起来够厉害,甚至还占了小便宜。殊不知,当你默许孩子越界行为的时候,你和孩子同样是输家。
物归原主,更能教会被抢东西的孩子:我们其实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很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
哪怕是在多子女家庭,该是哪个孩子的东西,就归哪个。
如果家里老二太小,哭闹着想玩老大的玩具老大却不肯,这时最好的办法,不是教训老大,逼他分享、出让自己的界限,而是抱走小的,转移小宝宝的注意力。
知道一直要求孩子忍让,最要命的后果是什么吗?——是一旦遇上校园霸凌,他们基本就没跑了。
从这个角度说,父母通过言行亲自告诉孩子:你不必退让,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的权威强压之下,早早习惯了隐忍和服从,甚至讨好,那么当他遭遇霸凌之时,他的概念里是没有“反抗”二字的。甚至连求助可能都不会有。
他会下意识地认定:表达是没有用的,反抗也是没有用的,我只能默默承受。
若一个孩子总被校园霸凌者“欺负”却无力回击,那么很可能他已经在自己的家里,被自己最亲的人,“欺负”过百次千次了。
无论是任由孩子东西被抢而不作为的父母,还是默许孩子抢东西的父母,其实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那就是界限模糊。
父母界限模糊,孩子没法真正过得自在。有界限的家庭,才能真正养出懂得保护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知道分寸的孩子。
何为有界限的家庭?
它一般会有以下特征:有爱的,民主的,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再往细一点说,这个家庭应该是这样的:
不强迫孩子分享,不随意处置孩子的所有物,鼓励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需要。
当孩子觉得不舒服,允许他理直气壮地说不。接纳孩子的坏脾气,不害怕孩子的负面情绪和感受。
尊重孩子的界限,不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保有父母自己的底线,不因为爱的缘故,一味服从孩子。
上述最后一点最重要,也最难做到。因为难,才更要我们去努力。父母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必要的界限。
父母是有界限的父母,孩子也才能够有空间去发展属于他们的力量。
还是《破产姐妹》中的MAX说的好:
习惯了屈从父母和他人的孩子,他只会把自己过得越来越卑微,却很难学会真正为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人生负责。
真正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他走上社会,才有能力对糟糕的、坏的事情说不。
他才懂得珍视自己,以及自己的需要。也才真正不惧怕,不讨好,不卑不亢,真正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你愿意自己的孩子,拥有哪样的人生?
错过黄金秩序敏感期,家长们再操心多年都补不回来! 吃饭时每个人都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爸爸的拖鞋客人不能穿;妈妈
8月20日昆明西山区部分核酸筛查区域延长静态管理时间通告 瓮安什么时候解封?(2022年8月疫情) 8月20日广西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例 重庆沙坪坝区无症状感染者25在渝活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