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esp怎么开启和关闭(esp 怎么关闭 和开启)

来源: 最后更新:23-03-08 03:04:57

导读:身体稳定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ldquoESP&rdquo一般车辆上的ESP系统是默认开启的,我们不需...

esp怎么开启和关闭

身体稳定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 ldquoESP & rdquo一般车辆上的ESP系统是默认开启的,我们不需要手动开启。如果车辆配备了ESP系统,通常会有一个物理按钮来关闭ESP系统。按下按钮关闭ESP系统,再按下按钮再次开启,如下图所示。

Esp是ABS和TCS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其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值得肯定。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ESP需要暂时关闭。我想这也是汽车厂商设置ESP关闭按钮的原因之一。建议在以下情况下关闭ESP系统。

1.当车辆陷入泥潭或越野时。

当被困汽车和其他越野情况发生时,需要适当的车辆打滑来帮助摆脱困境和攀爬。此时,ESP防止车轮打滑的特性有所帮助。因此,在极端越野情况和越野情况下,应首先关闭ESP,以确保摆脱困境。

2.在雨雪天攀爬和滑倒时

因为车辆在有积雪或积水的道路上起步时,特别是上坡时,车轮容易打滑。此时电脑会识别车轮打滑,限制发动机输出,但ESP介入会有帮助,所以尝试前需要关闭ESP。

3.当防滑链安装在车辆轮胎上时。

雪地行驶的防滑链,因为改变车轮外径等原因,防滑链会干扰ESP系统中部分传感器的数据,导致信号不准确,影响ESP系统的正常工作,ESP可能会不断介入或上报故障码。此时关闭ESP就可以了。

ESP这么至关重要为什么还是要弄个“开关”

您看到的ESP开关可能不是真正的ESP开关。

汽车上有的ESP开关是这样的:“ESP OFF”。这是ESP开关。使用后,电潜泵系统将完全关闭。

有些汽车上有这个按钮。通常,该按钮有两种定义:

1、仅限于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无法关闭ESP

因为钥匙上没有写ESP开关,所以画了一个滑动指示器图标,指的是牵引力控制系统开关。驱动轮打滑时,牵引力控制系统会自动降低发动机功率,避免打滑。这种车的ESP关不了。比如很多大众车型都有这样的按钮,按下后牵引力控制系统关闭。

这是按下按钮后仪表板上显示的信息。经过测试,无论是短按、长按还是重复按,都只能触发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而不能触发ESP。

2、可以同时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和ESP系统

在一些汽车上,这个按钮可以同时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和ESP系统。一般厂家的定义是短按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连续按3秒以上关闭ESP系统。在关闭状态下再次按下以恢复系统。

而且很多司机手动关闭ESP后,当车速达到一定水平时,ESP系统会自动开启。

为什么要设置开关

在极端情况下,开关被设置为脱离困境。

比如上面显示的泥泞道路,正常情况下,你很难把油门开稳,因为泥巴阻力大,地面附着力不够。想要通过,基本上需要提前加速给车辆一定的动能,然后用大油门冲过去。在冲压过程中,驱动轮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打滑。然后我们看这两种情况:

1.这条泥泞的路是一条笔直的路

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稳住方向盘,踩油门。但是,如果驱动轮打滑,就会触发牵引力控制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原理是自动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阻止驱动轮打滑。因此,当你在冲刺时一旦启动牵引力控制系统,无论你如何用力踩油门,发动机转速都会下降到接近怠速。这时,汽车失去动力,躺在泥里。

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关掉牵引力控制系统,让车一边打滑一边冲刺出去。

2.泥泞的道路转弯或方向需要纠正。

在泥泞的道路上冲刺时,由于路面太滑,即使你稳住方向盘,汽车也很可能左右打滑。或者泥泞的道路本身会有一点转弯,所以在冲刺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纠正方向。那么问题来了:驱动轮打滑时,驾驶员反复快速转向,身体摆动,ESP系统坐不住。它会认为有严重的汽车失控风险,然后会限制发动机功率,对个别车轮施加制动力。它以为自己在拼命帮你稳住车辆,但实际上这波操作得当让你彻底躺进了泥坑。

所以此时关闭ESP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在这一点上,你应该明白:“为什么ESP如此重要,以至于你需要一个开关?”

标签: esp怎么开启和关闭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qiaomen/qichebaoyang/540408.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儿童乐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2048号-9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kidbbs.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