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 畲族春节有什么活动

来源: 最后更新:23-04-15 02:07:19

导读:

1、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
2、畲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有哪些民间习俗活动
3、怒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4、盘点畲族的传统

文章目录:

1、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

2、畲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有哪些民间习俗活动

3、怒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4、盘点畲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5、畲族传统节日,畲族二月二

6、猜你喜欢:

1、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

“招兵节”是畲族传统的宗教性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畲族祖先而设立的,它在畲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许你看到“招兵”这两个字会以为是部队招兵入伍,如果这样理解,你就错了,畲族的“招兵”是“招神兵”,是不是很好奇畲族怎么招神兵的,别着急,小编这就给你介绍下畲族的招兵节。

招兵节,是畲族纪念祖先的宗教性节日,现仅流行于粤东、粤东北畲族地区。相传远古时期盘瓠往番邦取番王头时,被番兵追赶,到海边,得到神兵的帮助,才安然返国。人们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感谢神兵,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招兵”,向他们献祭。

但据实地调查,粤东畲族举行“招兵”大典的时间也不尽一致,丰顺县凤坪村畲族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的吉日举行。潮州石鼓坪畲族一年分两次举行:第一次(阴历“除夕”)“请神上表,安井谢灶,推龙谢土,请兵安营,大谢”,称为“请兵节”。

第二次(正月初四日),“请神、赏兵、祭符、散兵”,称“送兵节”。现在凤凰山区畲族已将“请兵”与“送兵”两节合并为五年举行一次,统称之为“招兵节”,活动时间定在农历的“大雪”至“冬至”之间的吉日举行,节期一般为三天三夜。

“招兵”仪式在公厅举行,请法师主持,祈求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全村男女老少前来参加助兴,甚为热闹。粤东北九连山畲族地区的“招兵节”,活动的时间,一般是在年景不佳、风雨不调的年岁,经族人共商而定。

活动分祭祀和祈祷两部分,祭祀的内容与上述粤东凤凰山畲族的“招兵节”基本相同。惟祈祷部分,是九连山畲族的创造,它使原来“招兵节”的图腾信仰宗教仪式发展为趋吉求福的传统民间习俗活动。

招兵节师公所使用的法器有:

法鼓(大、小各1)、斗锣(亢锣)、钹(大、小各1)、龙角(用锡制成呈弓形的吹号管)、木鱼梏(相传已有400多年历史,两面各雕刻有1条鲤鱼)、卜杯(两杯用一铁炼连在一起)、音磬(铜)、钟(铜)、铃刀(铁制,刀柄末端穿串着若干铜钱和铁环,抖动时叮当作响)、印玺(铜制,刻“日月太上老君敕”,印柄铸狮)、印牒等。

招兵节整个过程仪式分七大段30项:

七大段分别是:1、请神;2、奏文书;3、开路引;4、招兵;5、赏兵粮;6、坐楼台;7、谢神。30项是:1、起师;2、大请神;3、奏文书;4、请佛;5、开光明经;6、消灾忏;7、请龙;8、安龙;9、安灶君;10、开公王忏;11、安井;12、拜田君;13、做供;14、打路引;15、给施;16、招兵;17、上香;18、清师爷;19、开三奶经;20、砻谷、舂米;21、赏兵粮;22、赏酒肉;23、安兵;24、光灯谢土;25、诵慈悲经;26、诵观音经;27、油火烧邪;28、收邪;29、送佛;30、谢师。自己有师公的畲村,最后要增加一项发兵仪式。

您可能也喜欢:

黎族有趣的传统的游戏

哈萨克族马背上的文化传承

表现力丰富的冬不拉艺术

具有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2、畲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有哪些民间习俗活动

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自己民族的文化以及传统节日,那么畲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呢?有哪些民间习俗活动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畲族的传统节日

年节

也叫春节,是畲族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从农历12月24日的“祭灶”、“送神”畲族就开始过新年了。祭灶神后,就准备除夕的“年夜饭”,合家“围炉”。畲族届时家家蒸制“黄金糍”吃“黄金糍”是畲民过新年的特色之一。

畲乡流传“糯米做糍圆又圆,香麻拦糍甜粘粘”的顺口溜,表示畲家人团圆共聚天伦和来年日子更甜美的意愿。除夕夜全家“吃隔岁”(即吃“年夜饭”),这是畲民最欢乐的时刻,一边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一边抒发追求来年日子过得更比今年好的愿望。“围炉”后,主妇选一根直径约七、八厘米粗的楮楮木放在灶膛里燃烧,烧至一定火候以灰烬掩埋之,使之不至熄灭,备为正月初一的火种,俗称“隔年猪(楮)”或“留隔年火种”。

是夜,万家灯火,通宵达旦,尽情欢乐“守岁”。所谓“守岁”就是“守祟”崇,意在防“祟”入室伤害儿童。

初一清晨,鸡鸣第一声,各个畲村不约而同打开厅门,燃放大炮(即双响纸炮),人们走村串寨,平辈互相道贺新年大吉,晚辈向长辈拜年,主妇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水,煮线面充作早餐,寓意家人平安长寿;儿童三五成群到竹村里“摇竹娘”,边摇边唱道:“摇竹娘,摇竹娘,你长我也长,旧年是你长,新年让我长,明年你我一样长。”以示像毛竹一样茁壮成年;

青少年参加各种娱乐游戏活动,如弈棋、“猴孵蛋”、捉迷藏、荡秋千等。活动一直持续至“元夕节”,欢度新春佳节才告结束。

“二月二”

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福建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

节日这一天,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

人群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三月三”

又称“乌饭节”,是畲族人民纪念本民族英雄同反动统治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节日。

相传:在唐高宗总章年间,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义军反抗唐王朝,被官军围困在大山里,粮断援绝,处境十分艰难,眼看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山里各种植物都已脱叶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的野生植物,枝条上还挂有串串的甜果。

畲军采集回营,雷万兴食之,觉香甜可口,便传令全军四出采集,军粮解决了,雷万兴便于三月初三日杀出重围,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又是一年的三月初三日,雷万兴想吃当年的乌稔果,让畲军入山采摘,可是这时乌稔刚吐芽抽叶,士兵只采回叶子,加入糯米蒸制,饭呈蓝黑色,同样香喷可口,后来畲民为分享雷万兴抗击官军胜利的喜悦,每年三月初三日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蒸制乌米饭,世代相沿,衍成风俗。

如今,各地畲民为纪念民族英雄雷万兴,每年“三月三”都要蒸制乌米饭,合家共餐,馈赠亲友。举办舞会,集体对歌,欢度节日。

封龙节

为每年的农历五月,是畲族人民祷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娱乐性节日。这一天畲族群众不从事农活,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赴舞会,在山坪、田垅对“打”山歌,歌词多歌颂劳动、喜庆丰收和表达爱情等,歌会的场面十分动人。

招兵节

是畲族纪念祖先的宗教性节日,现仅流行于粤东、粤东北畲族地区。相传远古时期盘瓠往番邦取番王头时,被番兵追赶,到海边,得到神兵的帮助,才安然返国。人们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感谢神兵,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招兵”,向他们献祭。

但据实地调查,粤东畲族举行“招兵”大典的时间也不尽一致,丰顺县凤坪村畲族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的吉日举行。

潮州石鼓坪畲族一年分两次举行:第一次(阴历“除夕”)“请神上表,安井谢灶,推龙谢土,请兵安营,大谢”,称为“请兵节”;第二次(正月初四日),“请神、赏兵、祭符、散兵”,称“送兵节”。

现在凤凰山区畲族已将“请兵”与“送兵”两节合并为五年举行一次,统称之为“招兵节”,活动时间定在农历的“大雪”至“冬至”之间的吉日举行,节期一般为三天三夜。

“招兵”仪式在公厅举行,请法师主持,祈求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全村男女老少前来参加助兴,甚为热闹。粤东北九连山畲族地区的“招兵节”,活动的时间,一般是在年景不佳、风雨不调的年岁,经族人共商而定。

活动分祭祀和祈祷两部分,祭祀的内容与上述粤东凤凰山畲族的“招兵节”基本相同。惟祈祷部分,是九连山畲族的创造,它使原来“招兵节”的图腾信仰宗教仪式发展为趋吉求福的传统民间习俗活动。

3、怒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大大小小的节日众多,节日里还有各种各样的习俗令人眼花缭乱。每个民族还有自己代表性的传统节日,这样看来,每天都在喜气洋洋中度过。那么,在怒族文化中,有哪些代表性的节日呢?不妨往下看看。

春节

相传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过一个年,后来因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一年过一次,时间有元旦及春节前后两种之分。年前,要准备好烧柴、杀猪、煮酒、舂粑粑、打扫卫生。过年的第一天晚上,要请长者吃饭。新年第一天的凌晨要打祖先水,第一碗饭要让狗吃。初一至初三不串门。春节期间,老人在火塘边饮酒唱歌,青年人则射弩、摔跤、打秋千、弹琴跳舞。

祭山林节

祭山林一般在正月初四五举行。此项活动只限于男性参加,牺牲为黑羊。此外,柔若人的贺新房也很有特点。当木楞房的四壁还没有开设门窗时,主人要杀只鸡,请巫师祭新房,后用斧头在木楞房的一壁砍出个洞,装上门。当天,村里人都主动带着鸡、酒、肉前来祝贺,饮酒,欢歌跳舞,通宵达旦。

碧江怒族在农历腊月二十九要祭谷神,三十则要祭雨神。

仙女节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正当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怒族人便要为“仙女”过节,此节又称“鲜花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地区民间传统节日。

据传说,在很早以前,怒家山寨滴水如油,田园荒芜,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当时一位美丽、聪明且力大无比的怒族姑娘阿茸,用手臂劈开悬崖,凿通了一个山洞,为怒族人民引来了清清的泉水,使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浇灌,从此荒山变成了绿洲。怒族人民称阿茸为“仙女”,鲜花节就是为了纪念她而举行的民俗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这天,怒族群众以自然村为单位,选择一至三个钟乳石的石灰岩洞为仙女洞(或称经洞),各家各户都去那里祭祀。去祭祀的人们扎好一束束杜鹃花,带上牲礼、酒器;每户还用三到五包玉米立于洞口,并把各种洗干净的粮食堆成圆堆,摆上祭品,烧起松烟,由主祭人念祝辞,打鼓念经,大家叩头献贡。台前和台两侧,有身披暗红袈裟、手持法器诵经的喇嘛和操弄唢呐、吊鼓的吹鼓手。在喇嘛左侧的四方形烧香台上插有松枝、鲜花、玉米和各色彩旗。那松枝寓意吉祥如意、万古长青;鲜花是敬献给“仙女”;玉米表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在悠扬的唢呐声中,鼓镲高奏,祭祀活动达到高潮。然后,人群开始向“仙女洞”移动。身着盛装的姑娘们手捧刚采摘的鲜花,带着祭品,来到“仙女洞”取“仙女”的“乳汁”,以祈求仙女的福佑。民间传说,从钏乳石上滴下来的水就是仙女阿茸的乳汁。

回家后,各家都设宴饮酒,歌舞娱乐,年轻人还身着盛装,到宽阔的场地上比赛射箭。晚间,青年男女还要围着篝火对歌、跳舞,彻夜不息。

现在过仙女节,已赋予新的内容。政府还拨出专款,帮助和组织怒族人民过好节日。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组织电影晚会和文艺节目演出,并进行划船和射箭比赛等体育活动。其他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也都踊跃参加和祝贺。这样,怒族人民今天的“仙女节”已成为一个民族团结友好、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盛会。

4、盘点畲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时代的进化,各地区的人们也在不断的交流变化与流动中。而在我国56个民族中,畲族是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

当然,尽管是在现代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每一个民族都还保留着自身的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那么,在畲族文化中,他们所保留的传统节日又有哪些呢?一起去看看吧!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畲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封龙节”、“六月六”、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招兵节”等。其中春节、元宵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节与各族人们的相同,而比独特的还属“二月二”、“三月三”、“封龙节”和“招兵节”。

年节

也叫春节,是畲族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从农历12月24日的“祭灶”、“送神”畲族就开始过新年了。祭灶神后,就准备除夕的“年夜饭”,合家“围炉”。畲族届时家家蒸制“黄金糍 ”吃“黄金糍”是畲民过新年的特色之一。

畲乡流传“糯米做糍圆又圆,香麻拦糍甜粘粘”的顺口溜,表示畲家人团圆共聚天伦和来年日子更甜美的意愿。除夕夜全家“吃隔岁”(即吃“年夜饭”),这是畲民最欢乐的时刻,一边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一边抒发追求来年日子过得更比今年好的愿望。“围炉”后,主妇选一根直径约七、八厘米粗的楮楮木放在灶膛里燃烧,烧至一定火候以灰烬掩埋之,使之不至熄灭,备为正月初一的火种,俗称“隔年猪(楮)”或“留隔年火种”。是夜,万家灯火,通宵达旦,尽情欢乐“守岁”。

所谓“守岁”就是“守祟”崇,意在防“祟”入室伤害儿童。初一清晨,鸡鸣第一声,各个畲村不约而同打开厅门,燃放大炮(即双响纸炮),人们走村串寨,平辈互相道贺新年大吉,晚辈向长辈拜年,主妇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水,煮线面充作早餐,寓意家人平安长寿;儿童三五成群到竹村里“摇竹娘”,边摇边唱道:“摇竹娘,摇竹娘,你长我也长,旧年是你长,新年让我长,明年你我一样长。”以示像毛竹一样茁壮成年;青少年参加各种娱乐游戏活动,如弈棋、“猴孵蛋”、捉迷藏、荡秋千等。活动一直持续至“元夕节”,欢度新春佳节才告结束。

“二月二”

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福建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

节日这一天,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人群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5、畲族传统节日,畲族二月二

畲族文化历史悠久,无论是民族风俗还是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畲族二月二就是畲族民间文化的一个奇葩。畲族语言虽然没有文字,但却生动形象,二月二璀璨的文化内涵就是畲族文化的直接表现。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畲族二月二吧。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8%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畲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封龙节”、“六月六”、中元节、仲秋节、重阳节、冬至节、“招兵节”等。

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是畲族传统节日之一,迄今己有360余年,也是列入了第一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会亲节时,畲族同胞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访亲会友,互致问候。他们以歌会亲、以歌待友、以歌抒情、以歌代言,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由于畲族歌会习俗是畲族社会融对歌、会亲、祭祀活动的重要文化形式,二月二歌会俗语的起源与福鼎佳阳乡双华村的民族迁徙和祖先崇拜关系密切,因此,双华村的畲族人把“二月二”歌会,视为祭奉先祖,祈佑平安的节日。

“二月二”,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福建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

节日这一天。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人群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您可能还会喜欢:

神奇的瑶族医学文化

白族信仰,你所不知的白族宗教信仰

独特的藏族饮茶文化

领略白族文化的艺术熏陶:白族扎染文化

6、猜你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xingzuo/fenxi/22505.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儿童乐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2048号-9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kidbbs.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