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6-21 04:02:34
1、详解: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2、七夕节的习俗 福建漳州七夕节习俗
3、七夕节的习俗 广东人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4、七夕节的习俗 台湾地区七夕节习俗
5、七夕节的习俗 浙江各地七夕节习俗
6、猜你喜欢:
中国各地的七夕习俗各有不同,爱恋当中的人们一定少不了要准备好玫瑰花和巧克力送给自己的另外一半,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大家知道七夕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的,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您可能也喜欢:
详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平安夜的由来,平安夜的习俗有哪些?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冬至的7大习俗: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是我国民间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据说它源起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妇女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的古代风俗,后来又因为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逐渐成为后世的爱情节日。七夕节到来时,我国各地民间习俗多姿多彩,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福建漳州七夕节的习俗。
七娘桥
闽南七夕活动名称和内容都取“七”数。祭祀的果品七样,香花和化妆品七份,摆供的筷七双、酒杯七只,“七娘桥”七顶,“七娘亭”内布置七个坐位,节日叫做“七娘妈生日”等等。
吃“白酒”
漳州城区及一些县(区),七夕要吃“白酒”(甜酒酿),一些地方则吃糯米饭。闺中少女可在此夜卜问婚姻、前途等事。女孩穿耳有的也在七夕进行。
拜“床神”
一些地方称七月七日为“婆姐生”。家中有未满16岁小孩的,父母将糖饭、海蟹、芋头、韭菜、龙眼、石榴摆在孩子睡的床上祭拜“床神”,并焚烧印有喜鹊和石榴的“乌银花纸”,祈祷孩子平安、聪明,健康成长。
吃草粿
在漳州南靖县,七夕节有一种特殊的风俗,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吃草粿,草粿是由艾草、三叶针、山龙眼、菜瓜叶等7种草药研磨成粉与米浆一起做成。
漳州东山“拜老婆”
漳州东山人过七夕别具一格,家家户户“拜老婆”。七夕这一天,岛上家家户户一定会买上两样东西:一是石榴,二是“小管”(鱿鱼)。
中午时分,米饭、“小管”外加几个石榴,是“拜老婆”不可或缺的东西。“拜老婆”地点就在卧室里的大床上,把上述3样摆在床中央再行祭拜。
吃甜糯米饭
漳州诏安县,有一种特殊的风俗,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吃甜糯米饭,也就是当地俗称的“糖饭”。相传在七夕这天,用“糖饭”来祭拜“床公婆”,可以让夫妻恩恩爱爱、甜甜蜜蜜。
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了,说到七夕节的习俗,相信大家都如数家珍,例如穿针乞巧、拜织女、吃巧果等等,但祖国那么大,各地总还有一些少为人知的独特节俗,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广东人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用苹婆来供奉
在广东民间有一习俗,每年的七月初七“乞巧节”都用苹婆来供奉。苹婆其名来自梵语,相传由唐代三藏法师从西域传入,并因七月初七又是牛郎与七姐相聚日,所以又称之为“七姐果”。苹婆是在七月初七前后上市,且它是岭南珍稀果品,又称“凤眼果”,上市期约半个月,故平时不易吃到。
拜七姐
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夕取水
过去,肇庆“七月七”落坑洗白白、到河里担水回家避邪,是农村常见的七夕仪式。广宁人普遍认为农历七月七这天河溪的水特别清凉,广宁人称之为“七姐水”,父母都会叫孩子去河溪里洗身,也许寓意着用“七姐水”冲去小孩子身上的污浊,以游泳锻炼身体,祈求孩子们强健平安。
用脸盆接露水
七夕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说它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给小孩煎药杀虫效果好。中医认为,露水可以入药,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染指甲
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等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
说到七夕节,人们知道的多是大陆地区丰富多彩的习俗,久而久之或许有人会以为七夕只在大陆才有,但其实在台湾地区,七夕节也是流传已久的节日了,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七夕节的习俗,台湾地区七夕习俗。
拜一拜“七娘妈”
在闽南和台湾,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在这一天,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行一行“成人礼”
七夕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
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台湾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
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
尝一尝使君子与石榴
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七夕这天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晚饭后,分食石榴。这两种食物均有一定的驱虫功能,因而很受欢迎。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全国各地在七夕之际有着多姿多彩的习俗,单是浙江一省,各市县的七夕节俗就不一样,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浙江各地七夕习俗,一起来看看浙江各地怎么过七夕。
杭州:七夕赛巧
坎山镇有个千年古寺地藏寺,当地百姓在七夕之夜都自发地来到地藏寺宿山祈愿,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坎山百姓过七夕的另一内涵则是“七夕赛巧”文化。
家家户户都祭星乞巧——在庭院中放一根巧杆,上面挂着花边,八仙桌上也放着精美的花边,桌子中间摆放着时令水果——“藕断丝连”的莲藕、“甜甜蜜蜜”的方柿、“多子多福”的石榴、“巧果如心”的水菱和一碗清水。乞巧结束后便是女孩们的“赛巧”活动。穿针引线,挑织花边,姑娘少妇现场比试,其乐融融。
金华:杀公鸡
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便能永远不分开。
七夕这天,农家少女会取黄荆柴及乌桕叶捣汁洗发,让一头秀发乌黑发亮,美若仙女;家中女子于七七之夜,设香案陈列瓜果糕点于庭院,遥拜七仙女,向其乞巧。女孩们会静卧葡萄架或梧桐树下,听牛郎织女窃窃私语;姑娘们还会用指甲花涂染指甲,打扮窈窕,吸引眼球。
衢州:冲洗净身
每年七夕,柯城区九华乡关溪村村民都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抬佛,热闹地举行庆祝活动。当天,村民都要用水冲洗自己身体,以求净身,意思是:消灾,老佛保佑,万事平安。关溪村七月七民俗庙会始于明代,这一民俗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周边村民每逢此时,也来关溪村参加民俗活动。
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
在绍兴农村,七夕这一天,到了夜深人静之时,许多少女都会悄悄地躲在暗处,偷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说的悄悄话,俗称“听天语”。据说,凡是听到了他们相会时说的悄悄话的女子,日后必定能得到千年不渝的坚贞爱情。
宁波:槿叶洗头
每逢七夕,宁波民间有妇女拜织女、乞巧、对月穿针、槿叶洗头、听悄悄话、印巧果等习俗,宁波各地方志均有相关记载。明嘉靖《镇海县志》:“七夕妇女用槿叶汁(温水)汤梳栉,庭院陈瓜果乞巧。”
温州:送巧食
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废。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系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七夕节,温州民间有吃麻巧和红豆饼的习俗。爷爷奶奶们会把亲手做的“巧食(麻巧)”送给孙儿孙女们,并刻意把巧食做成手指状,祝愿孩子们长大都有一双巧手。过去,温州人凡在这一天出生的,也会给取一个带“巧”的名字,比如男娃叫“阿巧”、“巧弟”,女娃叫“巧姐”、“巧妹”等。
嘉兴:七夕香桥会
在嘉兴,每年七夕,人们都会赶来参加七夕香桥会,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搭成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并在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在祭祀牛郎织女后,便将香桥焚化,象征着二人已经走过香桥,欢喜相会。
嘉善农村家家用西瓜祭牛郎织女,用脸盆接露水,谓露水为牛郎织女眼泪,抹眼和手,可使人眼目清亮,心灵手巧。桐乡濮院七夕有请机神的习俗。民国时期,嘉兴有童谣:“七七星,扁担星,念巧七遍就聪明。”夜晚斋星,供品以西瓜、藕、菱为主。
台州:石塘小人节
在温岭石塘镇的石塘、箬山一带,七夕节被称为“石塘小人节”,长辈在七夕当日向七娘妈(织女)为未满16岁的孩子祈愿。
三百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居民从福建迁入,将当时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习俗也带到了这一地区。作为“七夕节”的一个分项目,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湾地区代码小明看看台湾地区永久发布中华民国台湾地区七夕节是什么时候关于七夕节
标签: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 关于七夕节 台湾地区代码 小明看看台湾地区永久发布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 吓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