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女人梦到自己的孩子 女人梦到自己的孩子受伤

来源: 最后更新:24-02-13 06:01:28

导读:当妈后的江湖比拼,都是从刀光剑影的“秀娃”中开始的。从娃的学习成绩到琴棋书画,再到花式运动,样样皆可

当妈后的江湖比拼,都是从刀光剑影的“秀娃”中开始的。

从娃的学习成绩到琴棋书画,再到花式运动,样样皆可比,最让人无语的是,竟然还要比!身!高!

比过以后,有的妈妈黯然神伤,有没有能让自己孩子长高的好办法?

快来,快来,让孩子长高的秘密在这里。

俗话说,一高遮百丑,一矮毁所有。相信不少家长对这句话都颇为认同,并为此多方寻觅为孩子增高的办法。殊不知,家长对身高过分关注和期望值过高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而不良商业文化利用人们“恐矮心理”推销相关产品,增加了家长与孩子的“身高焦虑”。理性认识身高、纠正儿童生长发育认知误区、缓解“恐矮心理”和“身高焦虑”,需要家长、社会和医学专家共同努力。

三个误区,你要知道

决定儿童生长的因素包括家族遗传、营养状态、各种内分泌激素水平、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和疾病影响,在此基础上还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面对孩子身高,家长可能有以下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增高神药”实现“理想”身高

“身高不够,增高药来助”,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挺拔。在各大电商平台可以看到各种辅助增高的药物或器械销量火爆,家长期望“能多长1厘米算1厘米”,更相信“身高三分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梦”,为了让孩子身高更理想而求助于各类“增高神药”或设备。

误区二:“自己有遗憾,孩子得抓紧”

很多家长将对自己的各种不满意寄希望于孩子,“成绩再好一点”“工作再好一点”“性格更优秀一点”“身高再高一点”,而身高与家长其他的“梦想目标”相比似乎更有可能实现,因此形成家长“自己有遗憾,孩子得抓紧”的心态。

误区三:心有多高,娃有多高

随着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临床针对有适应证患儿的应用,例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等,使得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认为生长激素就是可以实现身高突破的“增高针”。

上述认知误区普遍存在,加之被不良商家利用,使得各种“增高神药”、保健品和“长高良方”火爆。这不仅对身高改善并无显著作用,还可能出现药品超范围使用,贻误正确干预时机,甚至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是高是矮,如何判断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有两大类指标,一个是年龄时间点的身高情况,另一个是单位时间内的身高增长速度(生长速率)。评价儿童生长发育一方面要根据中国儿童身高量表进行比对,了解目前孩子身高和体重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一段时间内的生长速率,判断孩子的生长状况和趋势。

家长判断儿童身高水平有如下几个指标:

一是 “及格线”

根据上述量表,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个体身高的正常人群平均身高负2个标准差者(–2SDS)或第3百分位数就是及格线,身高在及格线以上即为医学上的正常范围。

二是 “平均线”

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个体身高的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也是第50百分位数,即中等身高。

三是“理想身高”

其实,只是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

身材矮小指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及格线”,这些指标和孩子个体和家庭遗传相关,临床评估时不但要考虑时间点身高,还要关注孩子生长速率才能合理评估。当发现孩子身高在及格线以下或者生长曲线严重偏离正常时,孩子才是身材矮小。

明确病因,正规管理

合理认识身高,加强监测,正确评判生长情况十分重要。当孩子出现“身材矮小”时,应明确原因、正规管理和治疗。

准确判断,明确病因

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动态性、持续性、阶段性、规律性的特征,健康管理尤为重要。家长、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定期测量和健康体检。当孩子生长速率偏离正常曲线或身高低于及格线时,建议到专科医院正规就诊寻找原因。

生理原因有营养缺乏或不均衡、生活方式问题等;病理原因则包括多种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慢性疾病。明确原因才能正确干预治疗。

许多诊断为“矮小身材”的孩子,常常是生理性原因,可以通过均衡营养、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合理安排运动等进行干预和纠正;而对于病理原因则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祛除病因,进行针对性干预。儿科专家可以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儿童生长知识,指导和协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不能盲目使用所谓增高药物或器具。

精准诊断,合理治疗

生长激素是目前改善身高最常用的有效干预药物。生长激素的应用必须在专科医生严格规范的指导下应用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未能实现身高追赶的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生长落后、普拉德威利综合征等十余种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疾病。

对于确实需要进行生长激素干预的孩子,家长也不要“谈激素色变”。生长激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国内外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国内外相关大样本数据库的治疗资料显示,适应证情况下的生长激素正规治疗不会增加无肿瘤患者新发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也不会直接导致脊柱侧弯、肥胖或糖尿病发生。

规范使用,杜绝滥用

生长激素并非万能的“增高神药”,需要专业医生严格遵循指南规范,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加强监测随访管理,务必防范生长激素滥用。对于单纯为了追求所谓“理想”和“完美”身高的诉求,目前没有任何临床依据来评价这种干预的实际效果,专科医生不推荐、不主张、不支持进行该类情况下的生长激素应用。

加强监管,正确引导

多媒体和网络普及,非医学人士可以快捷地通过网络发送信息和获取信息,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此情况下更应该引导大家形成对儿童身高的正确认识。

首先,社会要有健康的舆论导向,反对身高歧视,促进就业、择偶等的公平公正,改善滋养“身高焦虑”的土壤。其次,加强医疗机构诊疗流程的规范建设和生长激素的使用监管,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加强专科建设和专科人才培养,避免医方原因导致的误区和滥用。最后,家长要正确认识儿童身高问题,要充分认识到个人能力和才华才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关键要素,避免“身高内卷”。

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儿科主任医师 罗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儿科副主任医师 吴薇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杨渊

策划|谭嘉

编辑|刘洋

标签: 身高  生长激素  孩子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xingzuo/fenxi/58417.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儿童乐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2048号-9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kidbbs.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