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8-27 03:00:2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家,基本上都会有规矩。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给宝宝立规矩?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和我们的想法一样,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愿磨灭他们好奇爱冒险的天性。可是「多多尝试,少少限制」之后,我们又该如何管理孩子,明确我们的底线和原则呢?
答案很显然:要给孩子设定规则!
规则制定似乎很简单,无非是「XX不能干」「XX不能这样做」。可是有了规矩,又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而且越是禁止孩子, ta 的好奇心可能会越泛滥。
其实,无论是在安全问题上,还是在习惯培养上,规则和自由并不是对立的两面。爱贝睿家长教练陈忻老师今天就来和你聊聊,规则这件让人左右为难的事。
规则,并不会压制孩子的天性
一说到规则,可能很多父母会表示反感,因为在一心想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自在童年的新时代父母那里,规则似乎等于束缚、禁止、反抗。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对孩子来说,也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
想必这个道理父母不难理解、接受,可是为什么会对规则有那么深的「成见」,甚至有家长认为建立规则是在压制孩子的天性?归根到底有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建立的规则是否遵循了孩子发展的规律;
第二,我们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孩子的身心特点。
如果这两点没有做到,激起孩子的反抗,大人吼孩子哭,板子自然就打在了规则上。
为了解开大家对规则的误解,我们得先弄清楚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规则究竟意味着什么?
规则让生活和习惯有规律
在孩子的生活中,规则很大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比如,我们家两个孩子,从小吃饭都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吃。他们一直是这么做的,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需要我去制定一条特别的规则:「吃饭时必须坐在自己的椅子」。
然而有一年我们回国,当时大宝4岁,小宝2岁半,孩子们到了新环境,一些习惯就被打破了。小宝一开始吃饭坐不住,外公怕他饿着,拿着饭碗追着喂,于是小宝就养成了在外公家吃饭可以到处走、到处玩的习惯。
后来外婆说这样不行,要纠正,然后跟小宝申明「吃饭必须坐自己的椅子」。那段时间我不在家,等我回家时,家里正上演「吃饭拉锯战」。
这件事生动地印证了这样的假象:如果一开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坏习惯形成再去制定规则,那么规则往往就意味着禁止,执行规则必然就会引起反抗!
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程序,让他们对生活的「规定动作」有预见性,等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了,就不会觉得建立规则是一种禁止了。
规则让孩子有安全的界限
规则应该是保护孩子自身的安全,以及不伤害他人和公物,这也是我们让孩子自由探索的边界。
但是,这一点一定要和「为了成人的方便而设立规则去限制孩子」区别开。
比如,当孩子会爬以后,就会到处自主地去探索,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保证家里的环境安全,把容易让孩子受伤的物品都收好,把桌角等包好,把电源插座盖住等,做好预防措施。让孩子能够尽情去探索,而不是整天跟在孩子后面限制这个不许,那个不许。
那么什么是安全规则呢?
比如在停车场的规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抱下车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到处跑。我们要事先讲清楚,在停车场一定不能乱跑,因为坐在车里的司机不一定能看到小孩子,那么孩子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抓住大人的手,也可以自己选抓住大人衣服或者包。
再比如在游乐场的规则。别的小朋友在玩秋千,你不能一下子把小朋友揪下来,你揪小朋友下来就有可能伤害到他。告诉孩子玩秋千的规则:你可以等一下,或者礼貌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别的。
在生活中,家长不仅仅负责制定规则,也要解释规则,最好能为孩子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决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说到这里,就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制定规则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说我们就是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管理孩子。
相反,我们制定必要的规则,是为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互动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父母定规则时最容易犯的错
如果规则只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感受,想起一出是一出,比如同样一件事只有当自己不能容忍时才想起,那么家里可能就变成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新规则」。这样制定的规则没有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孩子自然也无法接受。
比如,我们都认同打人是不可以的,这样的规则是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建立的。
但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认为小打小闹是可以的(大人和孩子疯的时候常常这样),不过打人打到别人哭、打到疼就不可以,这样去和孩子解释,孩子很难判断,「这件事情我到底可不可以去做」。
所以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注意需要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
再举一个例子,网上有一则新闻说,2岁的女儿爱上了撕钱,一开始是撕5块、20块 的,后来一定要撕百元大钞,不给就哭闹。妈妈这才急了,「再惯下去怎么得了,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表示今后坚决不再给钱让孩子撕了。
在这件事情上,父母就是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规范孩子的行为。一开始父母可能认为不严重,损失也不大。等到孩子一不小心撕上瘾了,事情变严重了才决心制止,这样孩子无法理解 到底自己什么时候对,什么时候错。
所以,一开始就要明确告诉孩子,「钱不是你的玩具,不能玩钱,你可以玩你的玩具」。别因为父母的随意性,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不理解规则的界限。
结语
同样是接触刀具,这个宝宝并没有受到妈妈的限制,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但是,妈妈也明确了规则:「你只能用自己的菜刀,大人用大人的菜刀」,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冒险」的心理需求,也能够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并不意味着放纵。无论是让孩子知道危险的事,还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爸爸妈妈的引导作用都非常重要。
制定规则就是教养中最关键的一环,是爸爸妈妈为孩子设定的恰当的界限。有规则和原则的爱,才是真正的、完整的爱。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 吓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