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孩子太娇气怎么办

来源: 最后更新:22-10-16 12:00:48

导读: 现在的父母,宠起来孩子俩简直可怕。尤其是家里有长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即便是父母们想管也管不了。那

现在的父母,宠起来孩子俩简直可怕。尤其是家里有长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即便是父母们想管也管不了。那么孩子太娇气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1、从孩子学步时起,就告诉孩子: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培养孩子不娇气,至少要从孩子学步时起。让娃穿着长裤(短裤容易在摔倒时擦伤)在平坦、没有障碍物、没有突出尖角的地方练习走路,大人只在一旁提供必要保护,目的是保证没有危险,不是时刻准备着扶孩子起来。

孩子摔倒了,只要没受伤、没危险,即便是哭了,就不要去扶,告诉孩子“没关系,宝宝自己起来啊”。小孩子很聪明的,看到大人没有紧张得不行,会知道自己没有危险,摔倒不过是小事一桩,哭两声,就会若无其事地爬起来继续走了。如果大人看到孩子摔倒了马上冲过来,看到孩子哭了马上抱起来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摔倒了很严重,会越哭越厉害,甚至耍赖要抱,不肯自己练习了。

2、磕磕碰碰,只看有没有受伤,只提醒自己小心

孩子磕磕碰碰,中国长辈一个戏剧性的经典举动是,什么碰到了孩子,就要把什么“责打”一番,桌角碰了打桌角、凳子腿碰了打凳子腿、小石头碰了打小石头,就算爸爸妈妈不小心碰了,也难逃一打。“看你敢磕我宝宝,打你!打你!”然后转脸来哄孩子:“哦哦,奶奶/姥姥打它/他了,宝宝不哭了哦。”小孩子看到被抱了仇,一会儿就破涕为笑了。

这种做法,真是助长娇气的法宝。它不停地告诉孩子:磕了碰了我宝,不是我宝的错,都是它的错。谁让我宝不舒服了,谁就坏,就该打。常此以往,小孩子不娇气、不骄横、不刁蛮才怪。

要孩子不娇气,大人就得掌握一个原则:只看受没受伤,不要怨东怨西;受了伤,只看伤势如何,不要表现夸张;告诉孩子,磕磕碰碰是正常的,而且是自己不小心,怪不得桌椅板凳小石头,也怪不得大人,下次自己小心就好了。

记得大宝一岁半左右时,特别喜欢在花园里一条半米高的花坛墙上走,大人看着没危险,也就随他去了,只在旁边看着。有一次走得特别高兴,小跑起来,不当心掉下来,摔了个五体投地。小小的人儿趴在地上,满脸惊奇,似乎还搞不明白自己咋就这样了。爸爸妈妈看着实在有趣,好没同情心地大笑起来,娃自个惊奇了一下,才发现是摔了跤,嘴角一撇想哭,看爸爸妈妈笑得不行,自己也笑了。起来拍腿,又爬上去继续走了。

3、生病要打针吃药,只告诉这是必须的,不百般心疼、万般哄劝

孩子小时,可能经常生病,通常也就是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这样常见的小毛病。孩子生病,大人首要任务是理性地分清轻重,做合适的处置,该去医院去医院,该在家休息就在家休息,而不是把表现自己如何如何心疼、如何恨不能以身相代当成第一要务。心疼当然是心疼的,但心疼对帮助孩子康复没有半点用处。大人能看清这一点,也就不会出现前面说的一群大人围着孩子万般焦虑、怨天尤人的状况了。

孩子需要打针,大人不必自个先紧张起来,“哦哦,宝宝要扎针了,来抓着爸爸耳朵/抓着妈妈头发”,抓着爸爸耳朵、妈妈头发打针的孩子,会慢慢被培养成,自己的一点点痛苦,都要大人陪着,都要他人一起承受,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对些许痛苦的忍耐力、怎么会有独立面对痛苦的能力?

大人应该平静地告诉孩子:“护士阿姨需要给你扎个针,疼一下就好。”很小的孩子疼一下,可能会哭一两声,看大人淡定平静,也会很快平静下来;大点的孩子,虽然疼一下,有点紧张,通常都会做到忍着不哭。大人越是渲染紧张,孩子就越害怕、不哭也会被大人吓哭。

如果孩子需要吃药,不论药是苦是甜,都告诉孩子,“宝宝病了,吃药才能快快好啊”,然后照顾孩子把药吃下去。不要搞把药里兑点糖、包上好吃的,或者吃了药就给吃什么平时不给吃的零食、吃了药就给买上次不给买的玩具之类的把戏。教孩子理性地看待疾病,就从看大夫、打针、吃药的一点一滴开始。

4、在家养病,只做必要的照顾,不格外嘘寒问暖

孩子在家养病,一个大人陪在家里是必要的,两个就不太必要,三个以上简直就是浪费甚至是帮倒忙。试想三四个大人陪一个孩子养病,这个说要热敷,那个说要物理降温,这个说要盖多点,那个说要盖少点,这个说给孩子吃热汤面,那个说要给娃吃鸡蛋羹,搞不好两辈大人还要争执起来,怎一个乱字了得?

我们家的做法是,如果孩子生病在家休息,大人在家陪着,大人该干嘛干嘛,该做家务做家务,该工作工作,孩子也是该干嘛干嘛,觉得困就睡一觉,不困就起来看书玩玩具,到吃饭的时候起来吃饭,到吃药的时候起来吃药,该量体温时量体温。大人不会一会儿摸摸孩子热不热,一会儿问孩子冷不冷,一会儿把饭端床上,一会儿把水送嘴边。

孩子也习惯了爸爸妈妈对生病淡然处之的态度,不会隔一会哼哼唧唧地告诉大人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也不会腻腻歪歪地一直要大人陪着,更不会明明已经好了,还要做出生病的样子。

这样,孩子精神上没有压力,力所能及的活动也不因生病受到影响,反倒好得更快。其实大人也是一样,孩子妈妈因为生娃做手术住了两次医院,见了不少生动的例子,那些能起床时就下地活动的病号,总是好得更快,而那些躺在床上各种娇弱的,等同样情况的病友出院时,还常常只能躺在床上。孩子长成这样的大人,真是对人对己,没有半点好处。

5、生病、受伤,能上学时,一定不要轻易不去上学。

这些年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真是见到了不少不娇养孩子的家长和不娇气的孩子,有腿骨折打着石膏一蹦一跳上下学的、有坐着轮椅来来去去的,孩子大人都很淡定,一点没有痛苦、不耐的表情,让人很是钦佩。

我们觉得,孩子生病、受伤,身体状况没有到不能上学的程度时,一定不要轻易不去上学。同样地,更不能因为旅行、课外活动时间和上学冲突,就轻易从学校请假。对于学生来说,严肃认真地对待上学这件事,是个底线。如果很轻易地不去上学,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很轻易地因为小伤、小痛、小压力,逃避该做的事,该尽的责。

6、孩子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告诉孩子自己解决或请老师帮助解决

某天在孩子小学的家长群里,看到两位家长争执起来,起因无非是两个孩子在学校打打闹闹时,一个孩子受了一点小伤。另外有一次在学校门口,一位家长也是因为孩子之间小矛盾的事,拉着老师不依不饶地讨说法,搞得老师非常无奈,只得不停地解释,孩子小,打打闹闹难免,已经和对方家长沟通过了,对方家长也道了歉、也表示会好好教育自家孩子了。

其实这种小事,真是不需要家长出面来解决。孩子之间自有他们的规则,也有他们的相处之道,说不定今天还闹着小矛盾呢,明天就又成好朋友了。所以我们觉得,孩子回家投诉和某个同学闹矛盾了、被某某打了一下等等。最好告诉孩子自己和同学讲道理、实在不行告诉老师,请老师解决,家长不要自己冲到前面,去找老师讨说法,甚至直接和对方家长理论。

孩子在学校和同学闹点小矛盾很正常,说不定回家投诉时,还有些夸张的成分。家长应该相信老师更了解实际情况、更容易调解孩子之间的小争执,也应该相信孩子有和同龄孩子好好相处、自己解决小小问题的能力。大人保护过度,只能助长孩子的软弱、娇气。

7、孩子情绪不佳时,请他自己冷静,不用额外承诺哄劝

孩子不可能每天遇到的事都特别顺利、特别让人开心,考试成绩不佳、被老师批评、和同学言语不合、甚至在学校中饭吃得不够好,都可能引发一时的小情绪。

孩子情绪不佳时,大人只需要问问情况,告诉孩子,偶尔不开心是正常的,大人也常常有不开心的时候,要学会自己面对不开心的事、自己转移注意力、自己把不开心的事慢慢放下。

大人不需要使尽浑身解数,让孩子马上高兴起来。那样的话,可能会做额外的承诺、比如买玩具啦、延长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啦等等,会让孩子慢慢养成用高兴和不高兴来控制大人的习惯。

这样的事情,其实从孩子6月起就可能发生。6个月后的婴儿,有一种啼哭,叫“需求性啼哭”,既不是因为饿,也不是因为冷,也不是因为生病,只是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满足抱抱等需求。需求性啼哭的最初成因,是在孩子更小的时候,大人不能及时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应,导致小婴儿情绪不佳。但是出现需求性啼哭后,如果大人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办法引导孩子正面表达需求,孩子就可能变成一个非常喜欢哭闹的孩子,而且把哭闹作为控制大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手段。

对大点的孩子也是一样。孩子需要大人主动的理解、陪伴。平时和孩子沟通得越多,孩子处理不佳情绪的能力越强;和孩子沟通得越少,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越弱,也越可能养成会用负面的手段逼迫父母就范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任性、刁蛮、不讲理。

总之,带出坚强、淡定、不娇气的娃不难,难的是大人自己要有更多理性,要耐心、细致、用心地处理日常生活中所有和孩子相关的事情。

标签: 孩子  大人  娇气  家长  老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yuer/liusui/14040.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儿童乐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2048号-9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kidbbs.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