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7-20 12:00:36
3岁前的数学启蒙,大家把数数看得比较重要。「我家宝宝能数到 10 啦,能数到 20 啦」,听起来很让人开心,但大家都忽略了:数数是拿来用的,孩子能数到 100,却不一定会用。不信,你让他给你拿 3 块饼干试试?
他可能只给你一块,或者抓一大把,而嘴里却喊着「3 块,3 块」哦。
也就是说,孩子只是跟溜唱数,还没弄明白其中的对应关系,也不了解数字的意义。
真正理解数,需要孩子建立数字和具体事物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桌子上的 3 块饼干,和数字 「sān」 是对应的。
研究表明,2 岁的孩子,除非有特殊的训练,否则对数的概念不会超过「2」。大约到 3 岁,他才能弄明白 「3」 。孩子也是从 3 岁开始,才会简单的计数。
所以,3岁之前,让孩子弄明白 1、2、3,知道其中的对应关系,会运用,就已经很厉害了。
而且,数数,只是数学启蒙中很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应和运用,培养出孩子的数感(number sense,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数量的感觉),让孩子形成数学思维。有了这样的基本素养,孩子将来学数学才更得心应手。
那么,0~3 岁孩子的数学启蒙,该学些什么呢?
关于婴幼儿数学启蒙,美国早期儿童学习和知识中心(ECLKC)给出了一些要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 3 个方面:
数字和运用
要点:
培养数感,让孩子发现数字有意义。
理解数量的概念,比如,哪个多,哪个少?
理解顺序及对应关系,比如,第一,第二。
尝试测量,感知尺寸、重量、数量、体积和时间等,都可以对应数字。
形状和空间关系
要点:
形状识别、命名、比较,比如,这个是三角形,那个是正方形;这个是正方形,那个是正方体,引导孩子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理解方向和位置,感知自己和空间的关系。比如,往前(方向)走,站在妈妈旁边(位置)。
模式、关系和变化
要点:
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结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爸爸妈妈是一对(孩子的用语可能是「好朋友」);罐头瓶和矿泉水瓶,对应的瓶盖大小不一样。
提供可预测的日常经验,帮助孩子理解世界运作的模式。比如,白天太阳上班,可以外出活动,晚上月亮上班,小朋友要回家睡觉;过完周末,妈妈就要上班。
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会发生变化,并试着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比如,过一会儿,雨停了,就可以出去踩泥坑了;坐高铁,30 分钟,就到姥姥家了。
看到了吧?数学无处不在哦。
我们成年人每天都在使用数学概念和数学语言,只是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多在孩子跟前念叨,就是在帮他创建学习数学的环境。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由于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数学启蒙方式,这里我们就结合 0~3 岁宝宝数学认知的发展,给大家一些分龄的建议。
0~1 岁
很多人会说:吃奶的娃娃也懂数学?懂!
很多哺乳期的妈妈都有这样的烦恼:换个奶嘴,宝宝就拒绝喝奶了!
有研究者认为:这其实就是宝宝对形状和触感的感知!
而且,有研究表明,儿童听到的数学语言越多,他们就越了解早期的数学概念。我们能为宝宝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跟他谈论数学!
你可以一边换尿布,一边跟宝宝唠叨步骤,接下来你要干嘛;也可以一边喂奶,一边跟宝宝念叨数学知识,比如,很多/少、更多/少、没有了等表示数量的概念。
我见识过一位研究数学的妈妈,她跟 8 个月儿子的对话是这样式的:
「小宝贝饿坏了吧?妈妈给你泡了满满一瓶奶」,然后,举到宝宝面前,就像他看得懂也听得懂似的,说:「喏,250 毫升哦!」
宝宝喝了 200 毫升,没那么饿了,就开始啃奶头玩,她又说:「还剩一点点,我们一鼓作气就喝光了!」
宝宝喝光了,她又惊喜地说:「哇!现在全都喝光光了,你看,空了、没了——0!」
类似的话,相信很多妈妈都说过,只是我们很多人没有进一步引入数和量的概念,也不知道这样聊着聊着,就已经是在帮娃学数学了。
1~2 岁
9 个月到 1 岁 3 个月,宝宝开始有空间概念。他们扣洞洞,扔东西,爬上爬下,逐渐形成对物体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感觉——「空间知觉」。
你可能会说:这跟数学有啥关系?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知觉活动,需要空间知觉的参与。
空间知觉出色的孩子不仅方向感好,观察能力、视觉敏感性和准确性也更好。而这些,可都是学好数学必备的素质。
再看空间知觉发展不良的孩子,他们在抄写时容易颠倒(当然,8 岁前不算问题),不仅影响孩子对数字概念的理解,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而且,由于对空间关系认识不足,这类孩子在做事的条理性、计划性以及对位置和顺序的判断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
也就是说,学好空间关系,你就不怕孩子在数学里「迷路」!
不过,虽然大家都很重视数学,却常常忽视空间知觉的培养。
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身边的事物,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让孩子掌握形状、大小、方位等。
比如,我常跟小妞玩「袜子球球」。
我在叠衣服、收拾袜子的时候,小妞也会参与。
一开始,我只是让她给袜子配对。
她配好了,我会把一只袜子卷起来,塞进另一只,变成「袜子球球」。这样穿的时候拿起来就是一双,不会找不到另一只。
这在小妞眼中这简直就是变魔术!她观察了很久,也搞不明白两只袜子,是怎么变成一个球球的。
我就一边示范,一边告诉她:「把一只卷得足够小,另一只的口长得足够大,才能装进去。啊呜——就像一口吃一个大鸡腿,要张大嘴巴,才能吃进去。」
玩「袜子球球」不仅培养孩子的空间能力,锻炼小手肌肉,也能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这个阶段的宝宝都在学用筷子,我们也可以一边锻炼宝宝用筷子,一边学数学。
小妞 2 岁左右的时候,最喜欢玩的是一个游戏被我们称作「吃积木饭」。
游戏很简单,就是让她用筷子把积木从一个大碗夹到另一个大碗。
后来,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会在大碗旁边放上她喜欢的小熊,然后引导她:「小熊饿了,它想吃 2 个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认几何图形);它想吃所有红色的食物(认颜色);它吃了 2 个红色三角形,还想再吃1个红色正方形,它一共吃了几块积木(简单算术)?」
这样玩,不仅培养了数感,也锻炼了孩子的精细动作,解决了学吃饭的问题,真的是一举多得。强烈推荐给吃饭时弄得满身满地的宝宝试试~
2~3 岁
3 岁之前,孩子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用著名心理学皮亚杰的话说就是「动作即思维」。
细心的你估计已经发现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搭积木之前,并不知道他们要搭什么(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只有在搭好之后,才会告诉你他搭的是「城堡」「小狗」等。
也就是说,他们通常还无法提前想好了再行动,只能边做边想。他们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动作结束,思维也随之停止。
我家娃刚满 3 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所以,不管是数学启蒙,还是其他,最好是能让孩子动起来。
比如,爬楼梯的时候,爬上一个台阶报一个数,上一层楼就报站名「3 楼到了」。
刚学步的时候,不要贪多,就 1、2、3 这样不断重复,让孩子感知数很有用,很有趣,而且是无处不在的就可以了。
再大一点,乘坐电梯时,可以让孩子按要去的楼层,上楼玩正数,下楼玩倒数。平时引导孩子给家人分发水果、碗筷(练习对应),带着孩子买东西时让他认一认钱上的数字,帮着说出价格标签等。
此外,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比如,幼儿园中班会学到的 ABAB 排序,很多数学启蒙读物中都有。我发现,这类规律,其实两三岁的孩子就能掌握。
从我家去超市的路上,一辆接一辆,停满了车。不愿抱着小妞走,我就想办法让路边的停车来吸引她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玩数「车头、车屁股」的游戏。
一路跑,一路喊「车头-车屁股」!
忽然有一次,小妞指着一辆车说:妈妈,它不守规矩。
我有点吃惊,摆出问号脸,问她怎么不守规矩了?
小妞说:只有它俩脸对脸说悄悄话。
可不是吗?其他车都是车头接车尾很规律,只有这辆车停成了反方向,让规律变成了车头对车头,可不就是「脸对脸说悄悄话」吗?
小结
说到这里,你还认为数学启蒙就是教数数,教 1+1=2 吗?
数学启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启发孩子去熟悉生活中跟数学有关的事物。
让数学融入孩子的生活,他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学好数学。脱离生活,单纯地让孩子学数学,数学就会变成枯燥的公式和繁琐的写写算算。
而且,早期数学启蒙的意义远不止于学好数学哦!
数学是认知的一部分,早期数学启蒙不仅可以帮孩子学好数学,而且,也能成为帮孩子打开其他领域,比如社交、情绪发展、语言、思维等的一种方式。
正如建筑物需要结实的地基来支撑,在生命的前 3 年,让数学以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好了,现在就开始行动吧!用数学的语言跟孩子对话,用数学的思维来引导孩子考虑问题……从小就给孩子构建一个数学王国,然后,期待神奇的事情发生吧!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 吓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