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什么导致了孩子的恐惧心理性格心理

来源: 最后更新:22-09-12 12:02:26

导读:   恐惧心理的产生是由某些生态因素和其他诱因决定的,性别、年龄、社会、智力等都会促成恐惧心理的产生

  恐惧心理的产生是由某些生态因素和其他诱因决定的,性别、年龄、社会、智力等都会促成恐惧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有的学者认为3岁和11岁是两个高潮。婴儿期常见的恐惧,是听到高声、见到动物、见到生人、变换环境、触摸异物、感到黑暗、感到孤独、看到流血、感到疼痛等等。而幼儿期所害怕的事物不仅比婴儿期多,而且也比少年期多!虽然随着年龄增长某些事物已不再使他们恐惧,但是想象却发展了恐惧,例如:怕妖魔鬼怪、怕强盗、怕大灰狼、怕老虎外婆等等。孩子将上小学或已经上小学,恐惧心理会明显减弱。一般地,女孩容易产生恐惧情绪。

  恐惧心理的产生,除先天性恐惧之外,还有体验性恐惧、迁移性恐惧、传染性恐惧。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周围世界的机会增多,在接触中难免出现问题,例如被开水烫了、被火灼伤、被锐器碰破、被狗咬鸡啄、从高处跌伤、被门挤疼、迷路、挨打等等,这些痛苦的经验使他感到害怕,这便产生了体验性恐惧。而被开水烫过的幼儿,一看到沸腾的开水,就躲得远远的;被门挤疼的幼儿,进门总是跑进来或跳进来。怕开水、怕摇晃的门扇、打过针的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这些就是迁移性恐惧。

  传染性恐惧又叫间接性恐惧,是由成人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媒介传染给孩子的,这种恐惧并不是孩子直接体验积累产生的。一种是成人感到恐惧,幼儿从成人的语言、行为、表情等感觉到恐惧的情绪,而被传染了,随之也出现了恐惧心理;另一种是成人威吓孩子的语言和动作而使幼儿产生恐惧。

  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富于闯劲、勇于探索的开拓性人才,畏首畏尾的人是不能适应未来事业和生活的。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恐惧心理如果超过一定的量,会使大脑中枢保持长时期的紧张状态,不仅会影响大脑的发育还会导致其他器官和系统发病,使之睡眠不好、消化不良、心律不齐等,甚至于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容易形成懦弱、多疑、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质。“末代皇帝”溥仪3岁便离开父母,拘于深宫、独处旷屋、夜闻更漏、与鼠雀为伴,虽有太监在旁,也仅在门外不得亲近,而且动辄给皇上“撤撤火”,实在令人可怕。3岁幼童总是处于极端恐惧之中,最后形成多疑、浮躁、懦弱、怪僻性格,恐怕这也是不奇怪的,当然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恐惧对幼儿的危害极大,家长应予以重视,并及早预防,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或减弱恐惧心理。不要嘲笑孩子的恐惧心理,叫孩子“胆小鬼”,也不要力图使孩子否认或掩盖恐惧心理。

  克服恐惧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强自信心。尽可能放手让孩子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认识不熟悉的事物,适应变化的环境,自信心越来越强了,恐惧心理自然化为乌有。

  其次,创造条件使幼儿接触并了解那些本来不危险的事物,以解除其恐惧心理。例如,向幼儿解释,使之相信周围的人和事物无害;让幼儿摸一摸使之害怕的物体,或者家长亲自摸一摸让幼儿感到害怕的物体,或家长亲自到幼儿认为可怕的地方看一看、呆一会儿,让幼儿看到确实没危险;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精神准备,克服潜在的不安情绪,上幼儿园之前,可先带幼儿去看一看幼儿园,见一见老师和小朋友等等,这对解除迁移性恐惧和传染性恐惧是有效的。

  家长决不能以恐吓代替教育,更不要给孩子讲迷信或带有恐怖色彩的故事,一些幼儿心理承受不了的电影、电视节目,也不应该让孩子看。

  但是,这决不是说,家长要严密监护孩子的生活,而是应该创造条件使孩子接触那些本来不可怕的事物,给他讲道理,讲科学知识,鼓励他去触摸、去体验、去适应,锻炼他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幼儿对引起恐惧事物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家长切不可采用强迫或压制的手段使之硬性接触,否则,不但不会消除恐惧,反而会增强了恐惧。

  家长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恐惧心理,即使在真正令人恐慌的事物面前,家长也要尽量镇静,经验告诉我们:大人惊慌一分,孩子要惊慌十分。孩子起步跌跤总是难免的,如果家长惊慌失色,大声叫嚷,连抱带摸,本来还要爬起来再玩的孩子,也会大哭起来。特别要提醒做母亲的,做祖母的,做外祖母的,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惩罚不当也会助长孩子的恐惧心理。严厉过分的惩罚,使孩子盲目的绝对服从,它的基础不是爱和信任,而是恐惧。这种惩罚带来的心理打击比肉体痛苦还严重,它会使孩子始终处于极端恐惧之中,乃至于承受不了,出现呆滞、健忘,神经质等心理病态。一心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不切实际地任意将幼儿学习的时钟提前,不管幼儿的兴趣和承受能力,提早定向培养,加大压力,结果欲速而不达,家长不怪自己,反而迁怒于孩子,甚至搬出老家规:“不打不成材”!“拳头底下出英雄”。希望有这样思想的家长,仔细想一想.

标签: 恐惧  孩子  幼儿  恐惧心理  家长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zaojiao/xwxg/12643.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儿童乐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2048号-9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kidbbs.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