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不想养出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请牢记这4点

来源: 最后更新:22-05-01 03:02:28

导读: 如果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就会大哭大叫,不听大人的话,任性、固执,那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如果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就会大哭大叫,不听大人的话,任性、固执,那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父母对孩子听之任之,或者过于苛刻和干扰,都会导致孩子意志力缺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极容易成为我们口中常说的:意志力薄弱的人。

孩子将要投身的这个世界,它的美好无边无际,它的丑陋同样无穷无尽。当孩子和困难并肩,与恶意相逢时,当孩子感到愤怒、悲伤和孤单时候,该如何微笑面对这一切并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呢?从小就要训练好孩子的意志力,才是正解。下面是我对孩子意志力培养的一些建议。1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拥有强大意志力的前提是,孩子需要有足够的心理能量。一个对自己很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孩子,永远不可能大胆迈步向前,一次又一次地向困难发起勇敢的挑战。他们只会陷于“我不好”、“我不行”的自怨自艾当中。为了避免把孩子生生制造成为一个懦弱的、缺乏意志力的人,父母必须要避免对孩子过于苛刻,批评指责过多。父母长期对孩子持否定态度,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概念:我是永远无法满足父母期望的,我不优秀,我没能力,我不好。给孩子的长按、陪伴太少,也会有同样的结果,因为孩子一样会形成一个观念:父母不陪我,我不重要,我不值得爱,我不好。这里所说的长按与陪伴,并非陪伴时间越久越好,当然得是优质陪伴,用心、专心,陪伴过程中保持情绪稳定,且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和接纳才可以。2父母还需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自控力训练一如前文的定义所说,自制是意志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父母在给孩子足够好的爱的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自控力的训练。这涉及到对孩子进行规则设立、并训练孩子逐步将规则内化的一个过程。简单说来,父母平日注意下面几点就好了:1帮孩子建立秩序感。比如学会排队;哪里拿的东西记得放回原位等。2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予以鼓励,并对孩子表示出信任的态度。父母的信任,可以帮助孩子在没有大人在场的情况下,也能同样自觉遵守规则。3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延迟满足”的训练。比如当孩子想吃一颗糖的时候,告诉孩子:你想吃糖,当然可以,不过,你得要先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你先把饭吃完……这样孩子就会逐步学会先后秩序,同时习惯了稍作等待,而非立即满足。对于一个4岁前后的孩子,若能够对自己很想要的东西,可以等待10分钟左右,就算不错。除了上述日常做法,父母还需牢记下面几个重要原则:1智慧应对孩子的叛逆期。这一点平日的微信讲得最多。回复“目录”即可查看历史文章,在此不再赘述。2呵护好孩子的物权。即3岁前允许孩子独占自己的玩具、不分享等行为,这不是“自私”,而是他们在通过对物品的占有确立自我。父母不但不要苛责,要尊重孩子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而且不能随意把属于孩子的东西送给他人。至于如何引导孩子分享,父母平日做好示范,发现孩子有分享行为及时给以鼓励即可。3不宠溺。父母事事包办代替的结果,就是让孩子鲜少有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最终形成“习得性无助”。待走出家门后,孩子会发现:外头的世界好艰难!没人再那么贴心照顾自己的一切了,而自己又什么都不会,太可怕了,好像连呼吸都是难的!更别提去克服困难了。也有的父母会走极端,担心孩子被宠坏了,刻意送孩子去体验挫折教育,其实完全没必要,反倒易引起孩子的记恨,破坏亲子关系。殊不知,平日里只要让孩子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就能达到锻炼意志、增强毅力的目的。日常生活起居、家务劳动、学校的各种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孩子能够参与的就让他们参与,孩子的意志才能坚韧起来。3好妈妈,不要被“做个好妈妈”的想法绑架训练孩子意志力的过程中,妈妈的情绪很重要。想要孩子有控制好自己情绪、行为的能力,妈妈最先要做到情绪平稳。不过,根据“静观育儿”微信后台的问题统计,这一点对很多妈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比如下面这位妈妈跟我描述的:罗老师,我一直都想做一个好妈妈,可是我的两个孩子实在太调皮了。他们很喜欢跟我对着干,也常常为了一点小事打闹。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处于崩溃的边缘。每每我看到他俩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吵闹不堪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好像完全失去理智。可是等我发完火,看着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我自己内心又忍不住自责。这位妈妈遇到的问题就是:怎样在孩子面前想要爆发的时候保持冷静?从根本上说,就是如何让自己先变得更有意志力。简单分析可以发现,但凡有这类问题的妈妈,她们内心对自己的“妈妈”角色都有一个设定:“好妈妈”应该要从容,不能随意冲孩子发火。做个好妈妈,这是他们的最大动力。一旦她们开始因为搞不定孩子而失控,就会记起自己的想要“做个好妈妈”这件事。但这会让她们更加情绪失控,因为她们竟然如此失败!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的低沉、消极、内疚,等等。想要走出这种困境,获得意志力的提升,妈妈们需要重新设定一下:用“享受做父母的过程”,替换掉“我要做个好妈妈”。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其实是个完美但含糊的目标,少有妈妈真能做到;一旦做不到,妈妈就会有愤怒——意识到自己无法做到一个好妈妈,会让我们很难受,非常有挫败感,这愤怒原本是指向自己的,但最后却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从此陷入了不良循环。但是“享受做父母的过程”则一个更容易实现的目标,它未对妈妈们提出任何“应该”、“必须”的要求,也因此不会引发不良情绪。相反,它能给妈妈们埋下一个暗示:大喊大叫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冲孩子大喊大叫,其实不过是在冲无能的自己大喊大叫而已。理清楚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保持冷静似乎变得容易得多了。面对孩子容易情绪失控的妈妈们,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呢?4好爸爸对孩子的鼓励与支持,胜过打骂说教训练孩子意志力之时,爸爸们的角色其实比妈妈们更重要。爸爸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你们是爸爸。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妈妈出于保护的缘故,或其他体力方面的原因,更倾向于给孩子的探索设限。尤其隔代教养中,老人家更为谨慎。于是孩子的好奇心和对整个世界的愉悦感受就会大打折扣。父亲与生俱来的外向、开放、果断、力量感,更能满足孩子探索的需求。当爸爸陪着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运动,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就得到了宣泄,规则、自控能力也于无形中得到了训练。当然,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爸爸们真心投入到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以孩子好的示范与熏陶,而非像质检员一样,目光一直盯在孩子的各种不是上,对孩子各种打骂说教。最后,想分享给你们一个小故事,作为结束:有一年夏天,学校组织为期一周的50英里徒步行军,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不让参加。一个男孩的父亲却对孩子说:“这是你锻炼的大好机会,这时候才看得出谁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了这次活动,母亲还特地为小男孩买了双新靴子。在父母的支持下,小男孩第一个报名参加徒步行军。行军开始后,因为新靴子不合脚,第一天走完8英里后,小男孩的脚后跟就磨破了,脚指头上也出了不少水泡。第二天,还没走完一半路程,他的脚已经开始红肿,鲜血从裂口中流出来。老师劝他不要继续行军了,但小男孩坚决不肯。老师只好打电话给他的父亲,让他劝劝自己的儿子。父亲跟小男孩通话时,老师开始为小男孩收拾行李,以为爸爸一定会让孩子立刻回去。这时,只见小男孩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对老师说:“不用收拾了,我不回去!爸爸说了,他相信我,要我坚持下去,直到我自己认为可以停下来为止。”就这样,小男孩又坚持了两天,和大家一起爬山涉水,一直到他一步都迈不动了,才由母亲接回家。故事里的小男孩,就是后来的比尔·盖茨。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所谓成功人士最光鲜的、最轻松的那一面。但他们之所以获得了人生的巨大成就,不仅仅是凭借天赋和运气,更多的是靠着超凡的意志力。你的孩子未来是有着强大的意志力,还是成为一个意志力薄弱的庸人呢?这未知的结果,跟你现在所做的,息息相关。

标签: 孩子  意志力  妈妈  自己的  父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zaojiao/xwxg/1541.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儿童乐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2048号-9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kidbbs.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