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4-19 12:02:47
想了解更多亲子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欢迎关注“晴妈说”~
【写在前面】
任何问题总能分成:想改与不想改,
父母时常困扰的一个问题是:
为什么宝宝每次都真诚下决心,想改,
过不了多长时间又还是会重犯?
我们今天要告诉爸爸妈妈的是,
这是人之常情,别对孩子太苛刻。
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控制我们的心理,
或者说,试图控制,却总是失败。
自控是一门管理科学,要整体统筹,
不适当的自控有可能事倍功半。
【经典说】
《自控力》
“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正如我们所见,越是不让我们想一件事,我们就会越去想它。
对焦虑、沮丧、节食、上瘾的最新调查证实,把“我不要”的力量用在涉及思想、情感的内心世界,它就会失效。
为什么人们想消除某种想法或情绪,结果却适得其反?
韦格纳认为,这和大脑如何处理“不要去想”这个指令有关。
大脑把这个指令分为两部分,分别由两个不同系统去执行。
大脑的一部分负责将人的注意力从被禁止的想法那里引开,这个过程称为“操作”。“操作”依靠大脑的自控系统来完成。
大脑的另一部分则负责寻找证据,证明你没有去想、去感觉、去做你不该去想、去感觉、去做的事,这个过程称为“监控”。
“监控”和“操作”不同,它自动运行,无需耗费大量精力。
通常,“操作”和“监控”同时工作:
疲惫的“操作”和精力充沛的“监控”造成了大脑的不平衡,这会带来问题。
大脑的潜意识不断想到被禁止的内容,这么做的结果是,你会想到、感觉到或去做自己正在努力避免的事。
怎么才能找到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呢?
大脑激活研究证实,一旦允许对象把压抑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个想法就不太容易被激活了。
允许你去想一件事,反而会减少你想起它的可能性。
【晴妈说】
我们今天仍然从小问题开始讲。
很多时候,宝宝也好,我们也好,
都对自己说“no”,但却屡禁不止。
我们总在下定决心,却不大能执行。
但我们对自己通常比较容易宽容,
宝宝一旦再犯,却往往大发雷霆。
为什么一些事会屡禁不止?
原因是,人的头脑是一套复杂系统,
立法、执法、监督,一样都不缺。
我们平时只能感觉到立法与执法,
立法一般很强,执法相对较弱,
我们常常感觉不到头脑中的监督,
它就像后台软件,监测病毒入侵。
当我们给自己下决心或下禁令,
“监督”就开始在后台不断审查。
它的审查确保禁令正在被执行,
但另一方面却在心底不断重复默念。
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更不容易忘掉。
审查是一种提醒,让人更不能遗忘。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很累,
给自己很多禁令,始终处于被审查。
为什么小孩子想改却不能改?
因为他们自控力弱,不能一直坚持,
自控力弱了,重复的声音就接管。
因此,禁令太强,反而成了一种强化。
所以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宜疏不宜堵,
告诉他“能”怎样,少强调“不能”。
尤其是吃和玩,可以有规律和难度,
但不宜强求孩子用意志完全禁止。
对于原则性、要严令禁止的事情,
一方面要明确告诉他“不行”,
但另一方面,也无需太多重复,
用“对的方式”引开他的注意更好。
孩子有很多时候也不是不想改,
他们也很紧张地加以控制,
只是神经越紧张,越容易陷进去,
一旦稍微放松了,就会一犯再犯。
我们可以将孩子的冲动转移方向,
再给孩子时间,带来真正的淡化。
这一篇我们说的是,禁令生成监控,
一旦自控力减弱,监控会适得其反。
结论是,可以少给孩子强令禁止,
多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让他改变行为。
问题是,能不能增强自控力呢?
如果自控力的压制万无一失,
后台监控也就不会捣乱了,不是吗?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 吓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