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父母们,不要批评你们不了解的东西”,鲍勃迪伦想告诉我们的

来源: 最后更新:24-06-08 12:00:51

导读: “ 鲍勃·迪伦,一个歌手,他拿到了格莱美奖、奥斯卡奖、普利策奖,现在他把诺贝尔奖也拿到了。曾经的一

鲍勃·迪伦,一个歌手,他拿到了格莱美奖、奥斯卡奖、普利策奖,现在他把诺贝尔奖也拿到了。曾经的一个孤独、缺爱、叛逆、不务正业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内心力量驱动他走到今天?深受大家欢迎的特别会讲故事的复旦爸爸子不语,今天要来讲讲鲍勃·迪伦的故事:你有没有让你的孩子坚持他自己内心的勇气?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日前揭晓,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获此殊荣,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音乐人。

自从鲍勃·迪伦意外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据说这两天全中国起码有一半的公号都在听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的十句话,看到第一句内心已经平静了许多》

《鲍勃·迪伦的歌词究竟写了什么?》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奖居然是因为她!》

……

可能是因为鲍勃·迪伦这个人太复杂,我发现教育号写鲍勃·迪伦的没几篇。好不容易找到一篇:

《妈妈必看!宝宝涤纶好不好?迪伦会不会伤害宝宝?》

好像走的蛮远的……

讲给孩子听的鲍勃·迪伦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想借鲍勃·迪伦的歌,讲一些话给我们的孩子听。

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齐默尔曼,1941年出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是一名犹太裔电工的儿子。鲍勃6岁时全家移居靠近矿区的希宾镇。

鲍勃很小就喜欢唱歌,而且有很强的表现欲。9岁那年的母亲节那天,鲍勃突然跑到母亲面前,为她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

My dear mother,I hope that you

我亲爱的妈妈,我希望你

Will never grow old and gray,

永远不会变老,头发永远不会变白,

So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will say:

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会对你说:

“Hello,young lady,Happy Mother's Day。”

“喂,这位年轻的女士,母亲节快乐!”

这大概是鲍勃音乐与诗歌天赋的最早起源。

镇上的工人们不喜欢富裕的犹太人,而对于鲍勃这些犹太孩子来说,最大的后果就是孤独。鲍勃的父母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鲍勃放学后就只能一人待在家里。寂寞的鲍勃经常会一个人对着窗户发呆。由于天气寒冷和对铁矿的过度开采,希宾镇已经没有多少植被了,窗外能看到的就是一片光秃秃的碎石和那个被当地人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坑”的露天铁矿。这种奇特的荒凉景象肯定在鲍勃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他在后来的创作中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人世间的荒谬和无常。

▲这种奇特的荒凉景象肯定在鲍勃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他在后来的创作中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人世间的荒谬和无常。

鲍勃小时候唯一的乐趣就是看电影,他的一个叔叔拥有希宾镇最大的电影院。14岁那年,鲍勃在影院里看到了电影《黑板丛林》,它讲述的是一群学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学教师面对这群学生唱起了《昼夜摇滚》,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鲍勃于是见识了摇滚乐,见识了摇滚所反映的青少年的个性、野心与叛逆。

1960年,他来到明尼苏达大学上了1年学。不过很快就厌倦了枯燥无味的大学生活,整天出入于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酒吧区,听“垮掉派”诗人们朗诵诗歌,听摇滚与民谣。一年后,这个叫做罗伯特·齐默尔曼的青年辍学了,他背着吉他走进了一家民歌咖啡馆,说自己名叫鲍勃·迪伦(BobDylan),想来咖啡馆唱歌。从这一时刻起,那个来自希宾镇的犹太少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取代他的是一个稚气未脱却又野心勃勃的鲍勃·迪伦。

鲍勃改名字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他很早就对自己的身世不满意,他不满自己平庸的犹太家庭身份。充满幻想的鲍勃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寻找一个他想扮演的角色,以代替人们心目中的犹太乖小孩儿的形象。他还每每在人前吹嘘说自己是来自美国南方的孤儿,曾经和许多著名的黑人布鲁斯大师一起在南方唱游过。即便在他成名之后,他的身世变得透明,他仍然经常这样说。

▲5月29日,鲍勃·迪伦获颁自由勋章。自由勋章是由美国总统向在科学、文化、体育和社会活动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平民颁发的一种勋章,是美国对普通人的最高奖励。

如果依照我们的理解,鲍勃早年的教育历程,是一段完全失败的经历。这样一个孤独、缺爱、叛逆、不务正业的孩子,99.99%的可能性是毁了。然而这样一个孩子,拿到了格莱美奖、奥斯卡奖、普利策奖,现在把诺贝尔奖也拿了。囊括了所有你知道的世界大奖。

这是为什么?

我们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那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讲究个性的时代。青年们试图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观,他们崇尚个人自由的不可侵犯,他们渴望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而鲍勃·迪伦就是把这种渴望诠释得淋漓尽致的人。他永远坚持自己的独立,歌颂他所歌颂的,反对他所反对的。这不深刻,但是响亮。

▲鲍勃·迪伦是文化偶像,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被绕开忽略的文化符号。

而在那个年代,这种响亮的声音对当时青年人的心灵起了巨大的震撼作用,甚至促使60年代美国青年的大觉醒。

《在风中飘荡》和《暴雨将至》成为参加民权和反战运动的白人学生的圣歌。

青年们吟唱着这样的歌曲大游行:

How many roads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人要经历多长的旅途

Before theycall him a man

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years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们要等待多久

Before they're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得到自由

所以他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

1969年,50万嬉皮士参加了大名鼎鼎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迪伦并没有出现在长长的歌手名单中,那个周末他接受了一个英国的摇滚音乐节的邀请,离开了伍德斯托克这个是非之地,而他选择英国的理由是对方出的钱更多些。

同期他出版了两张专辑,从当时热火朝天的迷幻摇滚重回民谣。而当1970年的新年钟声敲过之后,疲惫的美国年轻人终于意识到火红的60年代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他们重新拥抱温情的民歌。

在喧哗与躁动中坚持自己的独立之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而这个时候举家迁往洛杉矶,在海边买了幢房子,开始过起了退休生活。那时他还不满30岁,却已经早早地告别了这个喧闹的世界,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

你有没有

让孩子坚持他自己内心的勇气?

关于教育,鲍勃迪伦其实讲了许多。我们来听听鲍勃·迪伦在1974年,写给他四岁的儿子Jakob的歌《Forever Young》,听听他是怎么对自己的孩子说的:

May you grow up to be righteous

愿你长大后正直无私

May you grow up to be true

愿你懂事时真实善良

May you always know the truth

愿你永远了解真理的方向

And see the lights surrounding you

所到之处都有高灯明照

May you always be courageous

愿你永远勇敢无畏

Stand upright andbe strong

坚韧不拔,意志坚强

May you stay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Forever young,forever young

永远年轻,永远年轻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还有一首,1970年写的《If Dogs Run Free》:

If dogs run free,then why not we

如果狗儿都能自由奔跑,为什么我们不能呢

Across theswooping plain

穿过平原

My ears hear asymphony

我的耳朵听到了一首交响乐

Of two mules,trains and rain

由骡子的声音、火车的声音和雨的声音组成

The best isalways yet to come

最好的事情将要来临

That’s whatthey explain to me

他们是这么给我解释的

Just do yourthing, you’ll be king

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就是你自己的国王

也许这就是鲍勃·迪伦获诺奖之后,我们希望借迪伦之口,讲给我们的孩子听的一些话。

▲凯迪克绘本奖获奖画家Jon J Muth的作品

让孩子保持独立之精神

《Forever Young》里讲的是对孩子的期望:勇于冒险、坚持正确的事情、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而《If Dogs Run Free》讲的是,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独立之精神。

令孩子保持独立之精神,我知道我们的父母都很纠结,道理大家都懂,但却依然想让孩子做“对”的事情,希望自己能为孩子把关。张靓颖都三十好几了,她妈妈还觉得要为她的婚姻把关不惜亲自手撕准女婿。

“把关”把出来的孩子,总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

当然,我们不可能让孩子去像鲍勃·迪伦那样在一个孤立无援的环境中长大,在一个放肆与逆反不受约束的环境下长大,那应该如何让孩子保持独立之精神呢?

? 首先是最简单的,给孩子自信。

鼓励孩子试着去做以前认为自己无法做好的事情,鼓励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

自信,是孩子能够坚持自己内心最强大的动力。

? 其次,不要给孩子做太多不实用的规矩

我记得我曾经在一天之中拜访两位朋友,一位是中国人,我与朋友交谈时,他的儿子插了一句嘴,他便严厉地批评孩子没有礼貌。另一位是德国人,即使我们在交谈,他的两个孩子仍然在蹦蹦跳跳、吱吱呀呀。

一个约束太多的孩子,又怎么会勇于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呢?

? 最后,让孩子敢于流露自己的感情

这也是最重要的,让孩子敢于流露自己的情感,勇于表达自己的主张。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讲过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他十四岁那年的一天,母亲问他:“你愿不原意跟我学美术”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对学美术没有兴趣,可是他担心一旦拒绝母亲,母亲会不高兴。他只好低头不语。母亲笑着说:“你的沉默已经给了我答案,但是如果你响亮地对我说‘不’,我会更高兴。为什么不说呢,即使我你的母亲,也没有权利勉强你去做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当孩子嘴里说出“不”、“我不想”……这样带有拒绝性的话时,父母不应感到生气,而是应该感到欣喜。因为他们明白,孩子的自我精神在增强,孩子开始自己在思考,在做选择,在捍卫自己的权利。借用迪伦在《时代变了》(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里的金句:

“父母们,不要批评你们不了解的东西”。

标签: 鲍勃  孩子  自己的  犹太  美国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kidbbs.com/news/jyzx/462755.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儿童乐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2048号-9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kidbbs.com (请把#替换成@)